在浦東所有的開發區域中,位於東海之濱的臨港最爲年輕,只有15年發展歷程。在去年掛牌成爲上海自貿區臨港新片區後,這裏就像裝上改革的發動機,一項項致力於與國際通行規則接軌的制度創新在臨港率先落地,助力浦東向着更高水平的制度型開放不斷邁進。

浦東探索高水平制度型開放的密碼

在臨港的一間報關室裏

就可以找到答案

聽:一間報關室裏看浦東高水平制度型開放
03:51來自話匣子

在洋山特殊綜合保稅區蘆潮港片區的國貿中心7樓,走廊的盡頭是一間名叫“春雷關務工作室”的房間。工作人員正在幫企業填寫着報關信息。

船名、航次、毛重、提運單號,簡單四個信息,不到半分鐘,一份“徑予放行自主聲明”就完成了。幾乎同時,企業就可以在幾十公里外的洋山港碼頭進行提貨。

朱春雷是這間春雷工作室的創始人。2009年她來到洋山,從報關行開始做起,一待就是十年。說起海關監管制度的每一次創新,她總能滔滔不絕、如數家珍。

“最早的時候我們的報關單都是一大摞一大摞的,需要靠我們一張張手工填寫。”回憶起剛到洋山那段時間,朱春雷感慨萬千。“我們經常要連夜抄單子,然後抱着去樓下機器上的一個預錄系統做預錄,那是非常辛苦的。”

2013年,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正式成立,一項項改革舉措如春風拂來。“像海關當時推無紙化操作,只要在辦公室裏把文件掃描進電腦,申報就可以了。”

再後來,全國版單一窗口上線,原本要在海關、國檢等多個部門分開申報的信息,在一個平臺上就可以“一站式”申報。“那時候就方便多了,直接一個界面發送就可以。”

朱春雷

去年,上海自貿區臨港新片區成立。今年5月,洋山特殊綜合保稅區正式掛牌,成爲我國151個海關特殊監管區域中唯一的特殊綜保區,這給朱春雷和她工作室的業務帶來根本性的改變。

洋山特殊綜合保稅區的“特”,在於取消了不必要的貿易監管、許可和程序要求,實施更高水平的貿易自由化、便利化政策和制度。

洋山特殊綜合保稅區

洋山特殊綜合保稅區的“特殊”二字,首先體現在申報模式上。除法律法規要求必須進行申報的外,“一線”對於不涉證、不涉檢的貨物,採用徑行提貨、發貨模式。“二線”由以往區內外企業雙側申報制度改爲區外企業單側申報制度。

在區內管理方面,海關取消賬冊管理,不要求區內企業單獨設立海關賬冊,免於手冊覈銷、單耗管理等海關常規監管,對區內企業實行企業自律管理,海關不干預企業正常經營活動。在統計制度、信息化管理、協同管理方面,海關總署也都對標國際,結合上海實際,進一步創新監管制度,助力洋山特殊綜合保稅區實施更高水平的貿易自由化便利化政策和制度。

朱春雷說,洋山特殊綜保區最大的突破之一,就是區內採取“一線徑予放行”,也就是對不涉證、不涉檢的貨物,一線內不用再填寫報關單,可以實現快速提發貨,貨物轉口的時間和成本都大大降低。

她以一單大宗散貨塑料粒子的轉口業務舉例說,過去,儘管貨物從未離開區內,進境、出境也都要做申報,要填寫兩次報關單,耗費半天甚至一天的時間。

而如今,一線內貨物徑予放行之後,這些中間環節全部省去,企業只需向海關發送“徑予放行自主聲明”即可提放貨。流程也大爲簡化。朱春雷說,傳統的報關單需要填寫四、五十項內容,而如今系統上的自主聲明只需填寫航次、提運單號等四個信息,“幾分鐘就可以搞定了”。

貨物不申報不比對

一線全面放開的底氣

來自背後一整套系統的精準配合

與洋山特殊綜保區共同誕生的

一體化信息管理服務平臺

就編織起了一張看不見的“安全網”

平臺一頭和企業內部的庫存系統相連,另一頭與外匯、財稅、市場監管、交通等67家政府機構以及15家銀行的數據相通。每一單貨物的進出和流向都被清晰記錄,供口岸部門實時掌握,每一家區內企業也因此有了誠信檔案和精準“畫像”。

臨港新片區管委會特殊綜保處張忠超說,正是這些數據的有效集成,讓監管可以向後“隱身”。

臨港新片區管委會特殊綜保處 張忠超

通過一體化平臺的全過程、全要素,通關物流數據的全程可視,讓原本散落在企業和政府的零散的數據,鏈條狀地呈現在我們面前,讓數據從無形到了有形,讓在圍網內的企業實現無感監管,實現了圍網從有形到了無形。

制度創新迅速贏得了市場認可。在短短几個月內,亞馬遜中國華東採購分撥中心、馬士基亞太分撥中心、國際知名快銷品牌Forever21全球分撥中心等相繼入駐洋山特殊綜保區,它們將以這裏爲基地,開展面向亞太乃至全球的貨物分發。

洋山特殊綜合保稅區的設立,是臨港新片區與國際通行規則接軌、進行制度創新的探索。新片區成立一年多來,從總體方案中分解出的78項政策和制度創新任務完成過半,已落地45項,22項形成方案,累計制定發佈各類政策107個,形成典型創新案例32項。

在臨港新片區管委會制度創新與風險防範處處長吳羣峯看來,新片區要探索的制度型開放,不只是貨物的開放,更是規則的開放。

臨港新片區管委會

制度創新與風險防範處處長 吳羣峯

制度創新一直是新片區的核心驅動力,不僅僅是依靠要素流動的,還要着眼於打造規則。

比如我們在打造與國際接軌的商事糾紛解決機制方面,我們在積極推進設立上海國際商事法院,允許糾紛雙方當事人更加自主地選擇適用國外的法律規則、商事判例等,打造與國際接軌的法制環境。

再比如在新片區首次允許境外知名仲裁機構設立業務機構,也是在審判規則方面進一步與國際接軌。

回到春雷工作室,閒暇時刻,朱春雷喜歡從工作室的窗戶向外望,看着連綿不絕的車流向洋山深水港駛去。

對於未來,朱春雷有着美好的憧憬。她期待着,隨着洋山特殊綜保區更多特殊政策的落地,這裏還迸發出更大的活力。“未來我們對標香港或者新加坡,一線會完全徹底放開,應該是很自由、很繁忙的景象。”

一間小小報關室裏

工作模式的變化

正是浦東這三十年來

通過不斷與國際規則對接

贏得市場更大開放活力的縮影

-本文完-

版權聲明:轉載前請聯繫後臺授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