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11的大战已提前打响,

在一波“买买买”之后,

因各种原因“退退退”的人也不在少数。

然而,现在的退款骗局这么多,

有多少人能全身而“退”呢?

案例一:钓鱼网站

韩小姐在电商平台买了一瓶护肤品,刚签收就接到一个自称“售后服务”的电话,对方准确地说出了韩小姐的姓名、订单号等详细信息并称韩小姐购买的护肤品出现了质量问题,可以获得十倍退款、赔款,随后对方给她发送了一条包含退货网址链接的短信。

韩小姐点开该链接发现与电商平台几乎“一模一样”,由此深信不疑。登录网站后,韩小姐输入了用来收款的银行账号以及验证码,很快就收到一条令人震惊的短信,内容称韩小姐账户的3.9万元已经被人转走了。

案例二:误设代理

王先生网购申请退货后接到一陌生电话,对方称是某电商平台的“售后客服”,在处理王先生退货申请时,误将王先生设置为代理商。王先生起初不信,但对方却能将王先生的订单编号、收货地址、购买日期一一道出。

王先生按照对方所说进行取消代理商操作,泄露了自己的银行账号和密码,后被对方转走1.8万元。

案例三:多退骗局

如果说前两个案例的骗局已经“过时”,不足以再次让大家提高警惕,那么,你见过商家退款多退的吗?并且这一多就是一万元。

李女士在某网购平台上购买一件价格几十元的物品,后因不合适申请退款。“店家”也很爽快,“指引”李女士通过某支付平台办理退款手续。很快,李女士的银行卡就收到了退款,然而,银行发来的短信显示银行卡收款10000元。紧接着李女士就接到“店家”的电话,对方称由于操作错误,错转了10000元给李女士,要求李女士把钱退回去,不然就会报警。因为对这笔钱的来路有所怀疑,有所警惕的李女士还是决定找公安机关求助。

民警在李女士的手机上打开了其之前“退款”时使用的支付平台,并点开了支付平台里的“贷款页面”,里面显示李女士刚刚从平台借了10000元。

原来,骗子所谓的“退款指引”,只是误导事主用自己的手机在支付平台内贷款,操作成功后事主很快便会收到自己借的钱,而骗子则称这是其退款操作不当而错转给事主的,要求事主退回去,以此实施诈骗。

常见诈骗手段

1、通过电话或短信联系被害人,能详细说出受害人的个人信息等内容;

2、谎称其购买的货物有问题,让受害人添加“官方客服”微信、登陆“官方网站”等进行退款理赔;

3、以受害人支付信用不足无法到账等借口,一步步诱使受害人转账或在伪造的“网站”填写银行卡号、密码等信息,将受害人钱财转走。

检察官提醒

1、接到陌生电话必须核实对方身份,对于自称客服的人,要通过网购平台官方渠道进行核实;

2、得知网购包裹被丢失的消息后,应第一时间与平台卖家取得联系,同时拨打快递公司官方热线咨询确认;

3、对于所谓“客服”发来的退款链接或二维码,不点击、不扫描,避免遭受钓鱼网站和木马病毒的侵害;

4、银行客服发来的验证码是您银行账户内钱款的最后一道防线,任何时候都不要泄露给陌生人。

再次提醒

接到退款、理赔电话时,

一定要提高警惕!

亲自给官方客服打电话核实确认!

陌生链接不点击!

陌生二维码不扫描!

验证码是保护你资金安全的最后一道屏障!

谁要都不能给!

牢记!牢记!

转自:陕西检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