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2日,市交通運輸局舉行新聞發佈會,公佈深圳建設交通強國城市範例發展策略及近期行動計劃。記者從會上獲悉,深圳將從打造高品質創新型國際航空樞紐等五個方面開展試點建設,分三步走建設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發展典範等四個典範。近期深圳將積極開展深莞惠跨市地鐵和城際鐵路建設,力爭到2035年與灣區中心城市實現半小時直達。

▲交通強國城市範例建設“三步走”

深圳是全國首批交通強國試點城市。今年5月,市政府常務會議審議通過《深圳建設交通強國城市範例發展策略及近期行動計劃》;8月,交通運輸部正式批覆交通強國深圳試點方案,同意深圳在高品質創新型國際航空樞紐建設等五個方面開展試點工作。按照戰略定位和發展策略,深圳建設交通強國城市範例將更加註重交通發展質量、服務品質、社會經濟環境效益和創新能力,建成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發展典範、區域交通一體化發展範例、城市交通可持續發展標杆、全球交通科技創新高地。

爲此,深圳擬定了三個階段發展目標。第一階段是到2022年,初步建成現代化國際化一體化的綜合交通運輸體系、高品質高效能高融合的城市交通運行體系。第二階段,到2035年全面建成安全、便捷、高效、綠色、經濟的現代化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在全國形成交通高質量發展模式範例。第三階段,到本世紀中葉,率先建成高效率、高品質、低排放、低死亡的綜合交通運輸體系,成爲全球交通運輸創新引領者。

市交通運輸局透露,已制訂了三年行動計劃(2020—2022年),共涵蓋14大任務42項具體任務。此外還編制了《政策和模式創新任務清單》、制定《重大交通基礎設施建設項目一覽表》、明確提出保障措施等。

跨市地鐵有望納入五期規劃建設

區域交通一體化是交通強國建設的重點,也是市民關注的焦點。市交通運輸局在會上透露,將打造“軌道上的大灣區”,探索城際鐵路、城市軌道快線、城市軌道幹線、中小運量等多層級一體化運營管理。至2035年,深圳與粵港澳大灣區核心城市核心區基本實現樞紐間半小時直達。

市軌道辦相關負責人表示,深圳將加強與東莞、惠州的溝通協調,積極爭取將地鐵10號線東延至東莞鳳崗、地鐵14號線東延至惠州惠陽等部分跨市城市軌道項目納入深圳市城市軌道交通第五期建設規劃,並適時推動建設。

而在城際軌道方面,在今年6月底開工建設穗莞深城際深圳機場至前海段基礎上,按照市政府工作部署,年底前深圳還將啓動深惠城際、深大城際、龍大城際、穗莞深城際前海至皇崗口岸段先行段的建設。

“未來五年深圳將進入城際鐵路建設高峯期,深圳將推動深廣中軸城際鐵路納入上位規劃,加快深莞城際、常龍城際等項目規劃建設”,市軌道辦相關負責人表示。

至2035年綠色交通出行分擔率不低於85%

記者從會上獲悉,在建設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典範方面,深圳提出要創新發展路徑,積極探索資源緊約束條件下區域樞紐、戰略通道體系的集約協同發展模式,不斷完善國際航線網絡,打造高品質創新型國際航空樞紐;提升航運資源配置能力,完善近距離內陸港網絡,將深圳港打造成爲綠色集約的國際中轉港;謀劃對外高鐵新走廊,推動樞紐站產城一體化發展。

在樹立城市交通可持續發展標杆方面,深圳積極探索不過度依賴小汽車的城市交通發展模式和多元利益主體協同治理模式,力爭至2035年,全市綠色交通出行分擔率不低於85%。建立全過程交通安全保障體系,力爭2035年道路萬車死亡率降至0.5。在綠色低碳、交通安全、運輸服務、設施建設、交通治理等方面達到全球領先水平。

按照規劃目標,深圳也將建成全球交通科技創新高地,將超前謀劃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推進5G、物聯網、人工智能、BIM等技術在交通服務管理中的應用,促進交通大數據開放共享,提升數據資產管理水平。

延伸閱讀

穗莞深城際前海至皇崗口岸段

穗莞深城際前海至皇崗口岸段主要途經前海、南山、福田等地區,正線全長21.1公里,動走線長3.2公里(單線),設超級總部站、皇崗口岸站2座車站。全線採用地下敷設,在深圳灣超級總部基地和皇崗口岸地區與城際、地鐵等軌道線路形成綜合交通樞紐。

深大城際深圳段

深大城際深圳段主要途經機場、石巖、龍華、坂田、白坭坑、大運、坪山、聚龍等地區,線路全長68.8公里,全線採用地下敷設方式,共設T4樞紐、機場東、黃麻布、石巖中心、龍勝、民治北、五和、白坭坑、大運、坪山、聚龍共11座車站。

深惠城際前海至龍崗段

深惠城際是大灣區城際鐵路網規劃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承擔深圳與惠州中心城區間的城際客運功能,兼顧部分城市組團間的市域客流。深惠城際前海至龍崗段主要途徑前海、新安、西麗、桃源、民治、坂田、吉華、平湖、鳳崗、龍城、龍崗和坪地等地區,全長約62.8公里,設前保、怡海、鯉魚門、西麗、深圳北、五和、平湖、鳳崗、大運北、龍城、坪地共11座車站。

龍大城際(深惠城際大鵬支線)

龍大城際起點爲龍崗區龍城站,終點爲大鵬新區新大站,並設新大車輛基地,全線長約39.5公里,全線採用地下敷設方式,共設龍城站、坪山站、燕子嶺站、葵涌站、大鵬站、新大站6座車站。龍大城際通過坪山站與深大城際跨線運行、五和站與深惠城際跨線運行,建成後可實現大鵬至深圳機場T4、前海60分鐘內直達。

內容來源:讀特

作者:徐興東

如需轉載,請註明以上內容#深圳市#交通#地鐵收藏

爲此,深圳擬定了三個階段發展目標。第一階段是到2022年,初步建成現代化國際化一體化的綜合交通運輸體系、高品質高效能高融合的城市交通運行體系。第二階段,到2035年全面建成安全、便捷、高效、綠色、經濟的現代化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在全國形成交通高質量發展模式範例。第三階段,到本世紀中葉,率先建成高效率、高品質、低排放、低死亡的綜合交通運輸體系,成爲全球交通運輸創新引領者。

市交通運輸局透露,已制訂了三年行動計劃(2020—2022年),共涵蓋14大任務42項具體任務。此外還編制了《政策和模式創新任務清單》、制定《重大交通基礎設施建設項目一覽表》、明確提出保障措施等。

跨市地鐵有望納入五期規劃建設

區域交通一體化是交通強國建設的重點,也是市民關注的焦點。市交通運輸局在會上透露,將打造“軌道上的大灣區”,探索城際鐵路、城市軌道快線、城市軌道幹線、中小運量等多層級一體化運營管理。至2035年,深圳與粵港澳大灣區核心城市核心區基本實現樞紐間半小時直達。

市軌道辦相關負責人表示,深圳將加強與東莞、惠州的溝通協調,積極爭取將地鐵10號線東延至東莞鳳崗、地鐵14號線東延至惠州惠陽等部分跨市城市軌道項目納入深圳市城市軌道交通第五期建設規劃,並適時推動建設。

而在城際軌道方面,在今年6月底開工建設穗莞深城際深圳機場至前海段基礎上,按照市政府工作部署,年底前深圳還將啓動深惠城際、深大城際、龍大城際、穗莞深城際前海至皇崗口岸段先行段的建設。

“未來五年深圳將進入城際鐵路建設高峯期,深圳將推動深廣中軸城際鐵路納入上位規劃,加快深莞城際、常龍城際等項目規劃建設”,市軌道辦相關負責人表示。

至2035年綠色交通出行分擔率不低於85%

記者從會上獲悉,在建設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典範方面,深圳提出要創新發展路徑,積極探索資源緊約束條件下區域樞紐、戰略通道體系的集約協同發展模式,不斷完善國際航線網絡,打造高品質創新型國際航空樞紐;提升航運資源配置能力,完善近距離內陸港網絡,將深圳港打造成爲綠色集約的國際中轉港;謀劃對外高鐵新走廊,推動樞紐站產城一體化發展。

在樹立城市交通可持續發展標杆方面,深圳積極探索不過度依賴小汽車的城市交通發展模式和多元利益主體協同治理模式,力爭至2035年,全市綠色交通出行分擔率不低於85%。建立全過程交通安全保障體系,力爭2035年道路萬車死亡率降至0.5。在綠色低碳、交通安全、運輸服務、設施建設、交通治理等方面達到全球領先水平。

按照規劃目標,深圳也將建成全球交通科技創新高地,將超前謀劃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推進5G、物聯網、人工智能、BIM等技術在交通服務管理中的應用,促進交通大數據開放共享,提升數據資產管理水平。

延伸閱讀

穗莞深城際前海至皇崗口岸段

穗莞深城際前海至皇崗口岸段主要途經前海、南山、福田等地區,正線全長21.1公里,動走線長3.2公里(單線),設超級總部站、皇崗口岸站2座車站。全線採用地下敷設,在深圳灣超級總部基地和皇崗口岸地區與城際、地鐵等軌道線路形成綜合交通樞紐。

深大城際深圳段

深大城際深圳段主要途經機場、石巖、龍華、坂田、白坭坑、大運、坪山、聚龍等地區,線路全長68.8公里,全線採用地下敷設方式,共設T4樞紐、機場東、黃麻布、石巖中心、龍勝、民治北、五和、白坭坑、大運、坪山、聚龍共11座車站。

深惠城際前海至龍崗段

深惠城際是大灣區城際鐵路網規劃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承擔深圳與惠州中心城區間的城際客運功能,兼顧部分城市組團間的市域客流。深惠城際前海至龍崗段主要途徑前海、新安、西麗、桃源、民治、坂田、吉華、平湖、鳳崗、龍城、龍崗和坪地等地區,全長約62.8公里,設前保、怡海、鯉魚門、西麗、深圳北、五和、平湖、鳳崗、大運北、龍城、坪地共11座車站。

龍大城際(深惠城際大鵬支線)

龍大城際起點爲龍崗區龍城站,終點爲大鵬新區新大站,並設新大車輛基地,全線長約39.5公里,全線採用地下敷設方式,共設龍城站、坪山站、燕子嶺站、葵涌站、大鵬站、新大站6座車站。龍大城際通過坪山站與深大城際跨線運行、五和站與深惠城際跨線運行,建成後可實現大鵬至深圳機場T4、前海60分鐘內直達。

內容來源:讀特

作者:徐興東

如需轉載,請註明以上內容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