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的活躍度,可是說空前的,尤其在近幾十年,達到了空前的高度。

而最能代表中國經濟活力的就是中國互聯網領域,一直處於野蠻生長的狀態,這個狀態帶來兩個方面的結果:

第一個結果,就是培養出了大批的互聯網世界級企業,遙遙領先於歐日發達國家,至今他們都拿不出一個可以超過中國的互聯網公司。

中國互聯網獨角獸企業大多數都是紮根在互聯網領域,中國互聯網領域一批又一批的優秀企業走向了世界。如,百度阿里騰訊,搜狐新浪、美團京東拼多多、滴滴、字節等等。

第二個結果,中國互聯網領域高度發達的情況下,也讓不少民衆在財產上遭遇到各種損失,還有各種網絡詐騙比較頻繁。

不過,相比較而言,總體是利大於弊,中國互聯網企業在就業民生做出了很大貢獻,各大互聯網平臺公司創造了大量的就業機會,這不得不說是一個巨大的成就。

目前中國經濟還沒有完全康復到疫情前的水平,而我國市場監管總局就很着急的要出臺監管互聯網平臺公司,推出反壟斷監管意見稿。

11月10日,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發佈《關於平臺經濟領域的反壟斷指南(徵求意見稿)》,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

消息一出,港股新經濟股集體重挫,截至發稿,美團跌超10%,京東跌近9%,騰訊和阿里巴巴均跌超4%。

該指南是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即將推出的一系列規範線上經濟發展的制度措施的重要內容。11月6日,市場監管總局、中央網信辦、稅務總局三部門聯合召開規範線上經濟秩序行政指導會,要求互聯網平臺企業依法合規經營,勇於擔當社會責任,強化自我約束和管理,強調不得濫用市場優勢地位排除限制競爭。

作爲中國經濟重大貢獻者,目前面臨的尷尬局面出現了,要進行反壟斷,這可是大事件,所以很多互聯網巨頭股價都出現大跌。

關於對中國互聯網巨頭進行反壟斷,也不是不可以,但是我國目前現實情況,總給人感覺雙標的味道很濃。不少網民,認爲很多國有企業通過行政壟斷,不斷擴大邊界,爲啥不監管,而對民營優質企業市場拓展要進行強力監管。

而且目前的情況是,我國互聯網企業大多數跟國際互聯網巨頭存在不小差距,這個時候進行反壟斷,好像爲時太早了。尤其當下經濟非常不景氣,就業環境沒有出現明顯改善,大多數壟斷國有企業根本不能提供大量就業崗位,而互聯網巨頭能提供不少就業機會,不知道這種時候搞反壟斷,是希望更多的人失業嗎?

當然,我國互聯網巨頭在近些年確實存在壟斷的行爲,但是基本上國際互聯網巨頭都存在這種情況,而我國的國情有很大的不同,整體經濟規模和成熟度,還沒有達到。無論國內外,在反壟斷的時候,都會比較審慎,要考慮到經濟和就業情況,而不能忽視現實。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