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篇我們已經聊過,目前劉秀已經通過馮異控制了關中三輔地區,通過岑彭控制了荊州地區,進而鎖定了隗囂和公孫述的生存空間。

今天,我們聊聊劉秀平定關東戰場。

首先要明確的是,行文有先後,但平關中、平荊州和平關東並沒有嚴格的時間上的先後順序。

馮異入據長安城,打贏上林苑之戰,在公元27年,漸次平定關中,並多次打退公孫述的北侵,已經到了公元29年。

吳漢攻略南陽,勢如破竹是公元26年,建武元年——劉秀剛定都洛陽就要打回老家去;而岑彭攻下南陽東北大門外的幾個縣,是在公元27年;劉秀御駕親征鄧奉在公元28年;到公元29年,岑彭才攻下夷陵,並在長江水道佈防,既防備公孫述順流而下,也爲了將來圖謀巴蜀做準備。

而在關東戰場,到公元29年,隨着張步的覆滅,帝國東方的割據勢力也基本廓清。

所以,徹底瓦解赤眉之後,劉秀更加大膽地多線用兵——關中、荊州、關東三大戰役之後,他多次鎮壓起義軍殘部:

——破虜大將軍叔壽擊五校賊於曲梁,戰歿。——遣驃騎大將軍景丹率徵虜將軍祭遵等二將軍擊弘農賊,破之,因遣祭遵圍蠻中賊張滿。——遣執金吾賈復率二將軍擊更始郾王尹遵,破降之。——驍騎將軍劉植擊密賊,戰歿。——(建武二年)秋八月,帝自將徵五校。丙辰,幸內黃,大破五校於羛陽,降之。——(建武三年)二月,幸懷,遣吳漢率二將軍擊青犢於軹西,大破降之。——(建武五年)二月,大司馬吳漢率建威大將軍耿弇擊富平、獲索賊於平原,大破降之。

當然,有一點需要明確:

在推翻王莽時,農民起義擁有無可辯駁的正義性;但在更始、赤眉建立的農民政權相繼覆滅之後,在人民羣衆普遍期待恢復秩序的背景下,依然執迷於流竄劫掠的農民軍殘部,已經成爲歷史潮流的阻礙者。

縱然劉秀着力恢復的秩序,是食利階層更加龐大、剝削更加殘酷的秩序,但總不能一直毫無目的的打下去吧!

好了,我們繼續說回關東戰場。

掃平關東的戰役是什麼時候打響的呢?

建武元年。也就是公元25年。

公元25年,七月,劉秀派遣景丹、耿弇、陳俊進攻活動在潁川、汝南一代的宗室劉茂,劉茂旋即投降。

隨後,劉秀讓吳漢督帥衆將圍攻洛陽,而耿弇、陳俊則屯守在滎陽、京縣、密縣一代。

目的何在呢?

滎陽、京縣、密縣防線距離另一個皇帝劉永的都城睢陽大約200公里,劉秀防誰不言自明。

而在劉秀攻下洛陽之後,同樣姓劉、貴爲正牌梁王嫡長子、法理上繼承權遠遠高於庶出的庶出的庶出的劉秀、距離洛陽又很近的劉永,就成爲劉秀的重點攻略對象。

劉永忽然發現,跟張步、董憲結盟是個坑——這兩位都在自己的東邊,沒法替自己擋槍,自己反而替這兩位擋了槍。

建武二年三月,劉秀先派遣蓋延從河內出發,南渡黃河攻下敖倉,又相繼攻拔酸棗、封丘。

隨後又讓蓋延督帥駙馬都尉馬武、騎都尉劉隆、護軍都尉馬成、偏將軍王霸繼續向東南進發,準備消滅劉永。

同行的將領裏,還有蘇茂,就是溫縣之戰,被馮異、寇恂打得差點掉黃河餵魚的那位,他是朱鮪的部下,朱鮪舉洛陽投降後,他也跟着投降了。

蓋延大軍十餘萬在豫東平原上,風馳電掣,勢如破竹,先攻下襄邑,又進取麻鄉,一眨眼的功夫,把劉永圍在了睢陽。

麻鄉是個小地方,在現在碭山縣的東北方向,又在睢陽的東邊,相當於蓋延從襄邑繞過睢陽到了麻鄉。

此舉的意圖:掃蕩睢陽周邊,探清睢陽東邊虛實,順道隔絕劉永大軍東逃或者張步、董憲救援的道路。

進展可謂一帆風順。

但還是出了意外。蘇茂反了。謀反的原因,大概是跟蓋延諸將不對付,這也是劉秀部隊的老問題了:山頭林立、老股東排斥二級市場買入舉牌的。

蘇茂帶兵攻下了幾個縣,還殺了淮陽郡太守,隨後帶兵拒守廣樂,向劉永投降,被劉永封爲大司馬、淮陽王。

廣樂在睢陽北部,距離睢陽最多二三十公里。這樣一來,廣樂就跟睢陽形成了呼應,兵法上叫互爲掎角之勢。

蓋延顯然很難受。

但蘇茂並沒有騷擾蓋延,他急需壯大自己的力量。蓋延因此得以專心圍攻睢陽。

蓋延攻了幾個月,到六七月份,麥子都熟了,也沒攻下來。

戰局僵持,閒來無事,蓋延就組織人馬把睢陽城外的麥子都搶收了——漢軍不講究什麼“不拿羣衆一針一線”,在戰區“不給羣衆留一針一線”纔有助於己方生存。

收完麥子,蓋延在某天夜裏,搞了一次中等規模偷襲。

偷襲起到了作用,有部分士兵攀着雲梯上了睢陽城,在城頭上展開了搏殺。

按說,這離城破還遠着呢,組織反攻,把蓋延的突擊隊扔下城去就是了。

劉永不是堅鐔,他嚇壞了,當即整頓兵馬,開了睢陽城東門,溜之大吉。

就這樣,劉跑跑丟了自己的都城。

蓋延的反應很快,立即親自帶人追擊,很快就追上劉永的部隊。蓋延縱兵攻擊,劉永軍大敗。

這時候,劉永再一次展現了自己壁虎斷頭(身子全不要了)的豐富經驗——他丟下大軍,帶着幾個親隨或者乾脆孤身一人逃到了譙縣。

而蓋延則展現了他平原奔襲、痛打落水狗的高超技能。

蓋延順勢進攻,攻拔薛城,殺死劉永的魯郡太守,隨後分兵徇地,彭城、扶陽、杼秋、蕭縣望風而降。

蓋延又進抵沛郡,攻破沛郡,殺沛郡太守。

這時候,蓋延已經深入劉永政權境內,某種程度上犯了孤軍深入的兵家大忌。

劉永能力不咋滴,但偌大的黃淮平原,豈無豪傑?

蘇茂這時候已經在廣樂攢下了一些家底,分軍來救。劉永的部將佼強、周建也各自帶兵前來。

三部合兵三萬多人,一起前來圍攻蓋延。

雖然不是主動,但形勢對劉永來說,已然成了誘敵深入,可聚而殲之。

但很可惜,三萬多人,稱不上優勢兵力。雙方大戰於沛郡西邊,蓋延大勝,劉永軍逃散淹死的不計其數。

劉永再次棄城逃往湖陵,帶走了佼強和周建,而蘇茂則逃回廣樂固守。蓋延則乘勢擴大戰果,將沛郡、楚郡和臨淮郡都納入東漢版圖。

大概有這麼一大片。

但放任蘇茂在廣樂城招誘流民、猥瑣發育,始終是個隱患,蓋延有很大的可能被隔絕在睢陽以東,被劉永、董憲、張步圍攻。

因此,建武三年,劉秀派出了另一支大軍,攻打廣樂。

統兵的是統帥級名將、時任大司馬的吳漢,由驃騎大將軍杜茂、積弩將軍陳俊作爲副手。

吳漢大軍圍了廣樂城,而周建和佼強也從湖陵帶了十幾萬大軍前來救援蘇茂。

吳漢親率輕騎前往迎戰。吳漢兵精,但周建、佼強人多,吳漢沒佔到便宜,撤退中還從馬上掉下了傷到了膝蓋。

吳漢只好撤退回營,而周建、佼強則統帥大軍一股腦兒進了廣樂城,與蘇茂會合。

首戰不利,主帥又傷,漢軍士氣低落。杜茂、陳俊諸將向吳漢彙報了這一情況。

吳漢當即包紮傷口,從牀上一躍而起,殺牛宰羊,讓衆將士飽餐一頓,隨即號令軍中:

“賊衆雖然多,但都是劫掠成性的盜賊,勝了就爭功不休,敗了則各自逃命,不能彼此救護,沒有能仗節死義的英雄好漢。

所以,各位,今天是你們封侯拜爵的好機會,加油!”

吳漢很瞭解對手,因爲吳漢瞭解自己,漢軍也廣泛存在這種現象,不過因爲劉秀居中平衡,略好一些。

最最關鍵的是,劉秀建立起了賞罰體系,不管是戰死、戰敗,還是戰勝殺敵,將士們都會得到與軍功大體相當的封賞。

仗節死義不一定是真實的,但跟着劉秀,喫香喝辣有奔頭,一定是真實的。

總之,吳漢軍的士氣被調動起來了,軍士激怒,士氣倍增。

不過,他們首先要找到宣泄怒氣值的對象。

如果,蘇茂、周建、佼強固守廣樂城,吳漢也只能頓兵堅城之下。

但蘇茂、周建、佼強合計接近二十萬人馬,兵力顯著佔優,自然不屑於打守城戰。

次日,蘇茂等人開城出戰,蘇茂大軍瞬間把吳漢大營圍得水泄不通。

蘇茂此舉正合吳漢心意。他早就選拔了四部精兵加上三千烏桓突騎作爲敢死隊。

只聽鼓聲大作,吳漢軍營門開處,萬餘精兵殺聲震天地衝了出來,隨後三千突騎分散兩翼包抄,無不以一當十。

蘇茂、周建大軍一看這陣勢,先是陣型鬆動,不久乾脆掉頭就跑。

吳漢一看:“想跑,回了城可就不好打了。”當即親率突騎,中路突進,在漢軍與敵軍中突過,竟然搶先進入了廣樂城中。

這樣一來,吳漢的突擊隊就與追趕敵軍的後隊,對蘇茂、周建大軍形成了夾擊之勢。

蘇茂、周建大軍回不了城,更加潰不成軍。漢軍追亡逐北,看着遍地逃竄的敵人,滿眼都是爵位封地。敵人多數被殲滅,蘇茂和周建帶着殘兵敗將逃回湖陵。

廣樂這顆釘子總算被拔了下來。

但漢軍還沒來得及休整,睢陽人又反了,然後劉永又殺了回來。

倒也不奇怪,漢軍所到之處,燒殺搶掠一點不手軟。

所以,睢陽人的反叛可以這樣理解:睢陽人送走了吳佩孚,以爲迎來了解放軍,誰知道竟然是國民黨,於是又請回了吳佩孚。

蓋延這時候已經基本安定了梁、楚一代,因而反應很快,立即組織人馬再度包圍了睢陽。

現在,吳漢攻破廣樂後,也率大軍前來。

兩個大元帥合力,劉永還不得趕緊啓動劉跑跑技能?

理論上是這樣,但睢陽城防真沒得說,而且繼漢軍傷害民心之後,還鄉團劉永比之前更得民心。這就幫助劉永又堅守了一百來天。

但結局仍然一樣:蓋延又割了一茬麥子,睢陽城糧食斷絕,劉永害怕,棄城突圍逃跑。

只是這一次,劉永沒跑多遠。

劉永在前邊跑,蓋延、吳漢在後邊追。劉永的輜重部隊先被追上,沒收充公。蓋延、吳漢繼續追,劉永的部將慶吾帶兵譁變,擊殺了劉永,隨後向蓋延投降。

劉永一死,劉永的弟弟劉防就獻城投降,睢陽再次回到漢軍手中。

劉永死後,蘇茂、周建帶兵逃往垂惠聚,在這裏擁立劉永的兒子劉紆爲梁王——喪家之犬不敢再稱天子了,而佼強則回西防駐守。

垂惠是個小集鎮,當時稱垂惠聚,大概在今天安徽省蒙城縣西北。西防則是個縣級單位,在今天山東單縣北邊。兩個地方直線距離180公里。

這些地理信息告訴我們兩點:

1、小梁王劉紆充其量是個流亡政府。

2、劉紆政權實質上已經分裂,至少不存在相救的可能。

那麼,劉紆的滅亡指日可待。

建武四年,公曆公元28年,劉秀派遣捕虜將軍馬武、騎都尉王霸進圍劉紆、周建於垂惠聚。

蘇茂在外,召集了五校農民軍前來救援,劉紆、周建也出城夾擊,馬武部隊被圍,危在旦夕,向王霸求救,王霸堅壁不出,直到馬武快掛掉、敵軍銳氣漸挫纔出戰。

馬武怎麼看王霸不知道,但王霸這個時機選得剛剛好——馬武陷入絕地死戰,和劉紆軍拼個僵局,王霸生力軍加入,打破均勢,解救馬武回營,繼續閉營堅守。

蘇茂、周建衝營未果,也收兵回營。當夜,周建的侄子周誦叛變,閉城不讓蘇茂、周建入城,蘇茂、周建、劉紆連夜遁去。

周建死在逃跑路上,劉紆逃歸佼強,蘇茂則逃往下邳投奔關東的另一個梟雄董憲。

劉紆在西防也沒呆多久,建武五年,公曆公元29年,劉秀派驃騎大將軍杜茂進攻西防,佼強支持不住,和劉紆一起也投奔了董憲。

至此,劉永政權基本被解決。因爲劉永餘孽與董憲的合流,則下一個解決的對象就不可避免的變成了董憲。

你好,我是不明山人,正在寫簡明中國政治史,每早六點,廁上一觀,可通天地之氣。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