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州有農村留守兒童近10萬名,家庭貧困、隔代撫養、親情缺失,影響着他們的健康成長。爲切實打通關愛農村留守兒童“最後一公里”,共青團達州市委在全市範圍內創新開展“童伴計劃”關愛留守兒童項目,爲農村留守兒童權益保護探索新路徑。

週末一大早,通川區金石鎮的劉煜便邀約夥伴們來到學校。自從鎮裏在學校打造的“童伴之家”投入使用,這裏已經成爲這羣留守兒童最喜歡的地方。

在童伴媽媽的帶領下,一場紅遍網絡的“拍拍操”,讓孩子們有了一次不同的遊戲體驗。跟隨着節拍舞動身體,原本習慣沉默的劉煜,臉上多了笑容。

留守兒童 劉煜:有很多書籍還有很多小玩具,在這裏,童伴媽媽可以給我們講故事、還陪我們一起玩很多遊戲,我們在這裏玩得很快樂。

今年,團市委創新開展“童伴計劃”關愛留守兒童項目,在留守兒童較爲集中的村社建立了222個“童伴之家”,配齊兒童玩教具、體育器材、兒童書籍等物資,定期開放和組織關愛主題活動,構建起農村兒童關愛活動的新陣地。

童伴媽媽 李培會:我們還會開展一些活動,讓娃娃在童伴之家能得到一些關愛,幫助他們更好地成長。

除了打造全新的活動陣地,“童伴計劃”項目還將“童伴媽媽”納入公益性崗位,每個項目村社聘請一名全職的童伴媽媽作爲監護人,將所在村社全部兒童的福利、安全、健康納入其服務範疇。

童伴媽媽 向玉萍:娃娃就表現的很不自信,不喜歡與人溝通,通過一些小遊戲還有就是聊天正確的去引導他們。

家長 唐洪菊:給我娃娃煮飯、洗個衣服沒問題,但是學習方面我們就不行了,現在有社區童伴媽媽陪娃娃耍、輔導作業,我就不操心了。

運行方式上,“童伴之家”以線上建羣組,線下搞活動、做家訪爲主要方式,密切“留守兒童”和父母的聯繫,填補留守兒童的陪護缺失,切實解決好外出務工人員的後顧之憂。在陪護內容上,重點加強思想引領、心理輔導、自護教育、普法宣傳、文明倡導等方面的輸入,在引導“留守兒童”興趣養成的同時,紮實做好未成年人關愛保護工作。

團市委副書記 曾豪:我們通過健全“童伴之家”的管理制度,明確“童伴媽媽”“六個一”職責要求,落實市、縣、鄉鎮三級團委齊抓共管機制,實現讓“童伴之家”在制度中運行,在監督下履職。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