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亞政府激進的對華政策,導致自身利益受損。西媒認爲,澳大利亞的經濟發展已對中國有很大依賴,想找“替代者”的做法基本上是徒勞的。

澳大利亞的對華政策愈發強硬,導致中澳關係急劇惡化。

綜合媒體11月12日報道,澳大利亞貿易委員會近日邀請該國出口商出席座談會討論尋找新市場,以減少對華依賴。一名與會者事後對媒體稱,澳當局在會議期間明確表示澳中雙邊關係短期內“不大可能有所改善”,爲此商家得開始尋求其他出路。

瑞士《新蘇黎世報》11月10日稱,堪培拉和北京之間現在處於冰河時代。一旦澳中關係進入“政冷經冷”時期,那麼澳方難以找到可以替代中國的市場。

德意志廣播電臺的評論認爲,澳出口產業正成爲其強硬對華政策的“主要受害者”,雙方原本有着良好的貿易關係,但貿易爭端增多後顯示出來的是:“小澳大利亞”對“大中國”的需要遠遠超過中國對澳的需求。

澳大利亞政府對中國採取強硬立場,導致在華利益受損:

澳大利亞統計局的數據顯示,2019年澳大利亞前五大順差來源地依次是中國、日本、韓國、印度和英國,其中對中國的順差額爲488.3億美元,比後4個國家的順差額加起來還要多27.6億美元。

日本《日經亞洲評論》刊文稱,中澳緊張關係促使許多澳企開始想開發新市場,如越南、孟加拉國、印度等國,但這條路是艱辛的。悉尼科技大學澳中關係研究院主任詹姆斯·勞倫森(James Lawrence)稱,“沒有其他市場可以取代中國,我們將盡力實現多元化,但最終,你無法用一個類似的大型經濟體來替代中國,因爲根本就不存在這樣的經濟體”。

俄羅斯《生意人報》稱,澳大利亞2019年向中國出口了其所需鐵礦石的60%、約60%的煉焦煤、約5%的銅礦石;澳生產的大麥近60%銷往中國,約94%的龍蝦、70%的穀物出口中國;澳是中國最大葡萄酒供應國。

俄媒建議,鑑於澳大利亞本國產品在歐亞需求低迷,澳應保住中國市場,而不是把“口頭上表示的要尋找替代中國的市場”當成擺脫對中國依賴的靈丹妙藥。俄科學院世界經濟與國際關係研究所專家薩利茨基(Alexander Salicki)表示,澳企的現實利益遲早會影響澳政府的對華政治路線。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