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一同六国之后的治理并非是一帆风顺的,无论是在行政体系还是君权思想上都经历了重大的改革。

其中为世人所熟知的就是改分封制为郡县制。感兴趣的同学可以看下这本书。

焚书的起因

秦始皇在在咸阳举行了一场盛大的宫廷宴会盛请众臣,而期间大臣们趁着酒后余兴展开了一场大辩论,有个叫做周青臣的大臣拍皇帝的马屁,说皇帝是古往今来的第一人。而另一个叫做淳于越的的大臣则主张恢复周天子定下的分封制,让天下复礼。他说:周王朝之所以可以延续千年,是因为让周王室的子弟都在天下各处为王。一旦周王有事,还有周王室的弟子可以依靠,而始皇帝您也应该这样做,不然以后出了事,让您的儿子们怎么办?不学习古人的方法就能成功的事情,我从来就没听说。而自认为千古一帝的秦始皇听后心里必然是不愉快的,然后让众臣商议此事。丞相李斯表示根本不同意他的观点,并且还给秦始皇想出了几个办法,而这几个办法引发了著名的焚书坑儒事件。而公子扶苏更是因此获罪,被秦始皇赶去了北疆监军蒙恬。

焚书,焚的到底是哪些书?

其中关于焚书的事情《史记·秦始皇本纪》是这样记载的:臣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意思是说必须烧掉《秦记》以外的所有的六国官方记录,而百姓手里关于种植占卜医药方面的书和学校以外的四书五经都要烧干净。敢讨论《诗》《书》的人、以古喻今的人全部是死罪。而且想要上学当官的人必须去官方的学校,以官员为老师。这就是焚书的真相。

当这法令推出的时候,引起了天下儒生的愤怒,而公子扶苏也上奏说是天下儒生众多,这样做会不会造成非常不好的后果,而秦始皇更是一怒之下就将公子扶苏赶走了。虽然秦始皇下令要烧书,但是真能烧完吗?当时的书依然是竹简,布帛,哪里是说烧就烧得完的。那为什么出土的关于秦汉时期的文献资料那么少,肯定不仅仅是因为焚书的原因,秦朝末期各地农民起义频发,项羽入主关中纵火咸阳,社会及其动荡不安,所以造成了古籍的大量损毁和丢失,所以并不能让这个锅劝扣在秦始皇的头上。

坑儒,是真的坑杀儒生吗

而坑儒是在焚书的第二年才开始的。因为秦始皇求仙问药想要长生不死的愿望十分强烈,所以让卢生、侯生这些方士去想办法。但长生不死怎么可能呢,但没办法,做不到就是欺君之罪。所以纷纷咒骂秦始皇残暴无道,异想天开之类的一些大逆不道的话,正好隔墙有耳被人听到并且告发,秦始皇听完自然怒不可遏,就把他们用违反焚书禁令、谈论《诗》《书》、妄议朝政的原因统统杀掉了,秦朝实行连坐,所以共计四百六十多人。这就是所谓的坑儒。

实际上,既然实行的是连坐制,那么秦始皇下达的命令之后,必然是在执行的过程中,出现了问题,这四百多人肯定并非全是求仙问药的方士,必然有几个师从孔孟的儒生。而从前六国剩下的儒生听说了以后,自然要借题发挥,将对秦令的不满发泄出来,说秦始皇专杀读书人。这种以讹传讹的说法传到后世自然就成了坑儒。

真相是什么?

无论是焚书还是坑儒必然是后代统治者为了推翻前任王朝所必然的说法, 造反起义定然要师出有名,将自己行为的正义无限放大才能得到民众支持。所以焚书坑儒未必是秦朝灭亡的真正原因,但必然是后世统治者用来美化自己推翻秦朝的有力说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