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雙11原本只是個光棍節,沒想到演變到購物,折扣,超值這些概念上,變成了女性的專屬節日;

購物是女性的專利;

於是,從這些莫須有的概念,喚醒了人性深處的物慾,夾雜想要物超所值的微妙消費心理,一哄而上,雙11最終變成了全民購物狂歡節,具有了某種儀式感;

人見面打招呼第一句話:

Hello, 雙11買了什麼?

非要買點什麼,否則自己彷彿不屬於這個時代。

(2)

對於平臺商家,最開始參與雙11活動,可能也是想湊個熱鬧,看個人聲鼎沸,做生意嘛就像看個人多;所以一次兩次的,給個超低價,哪怕不賺錢,賺個人氣;

對於消費者,最開始熱衷雙11,當然是內心深處的消費刺激感,想要體驗花錢的痛快,還能享受超低價,何樂而不爲?

到了越往後,當雙11逐漸深入人心,有人刻意平時限制消費,就等着雙11來了,可以大買特買,好不暢快;

所以雙11越往後的活動,全都是滿減,滿500減,滿1000減;

想要享受優惠,就要多買東西;

也所以,越買越多,越多越瘋狂。

可這麼低價,這麼多折扣,實心讓商家承受不起;

不參與活動,恐怕對於網站平臺不夠配合,也會對自己的銷售排名有影響,而排名靠前會更有利於平時賣貨;

只能越來越被動的參與,但是商家也有對策。

那就是,不是要給折扣嗎?我就先提價,再給折扣,再滿減;

最終算下來,有可能不僅沒便宜,反而價格會更高。

所以,越多人越來越發現這變味的優惠;

自己不僅沒佔到便宜,反而囤了未來一兩年都用不完的洗衣液,食用油,還要抑制平時的購買慾望;

這雙11究竟帶來了什麼?

自己需要爲了參與活動而囤貨嗎?

不過消費者也很賊,你不是價格高嗎?那我就退貨,買完了再退貨,讓你賺不到我的錢;

所以今年據說退貨的通道已經被關閉了,無法退貨。

(3)

消費帶來心理上的刺激,讓人愉悅,這是普通人長期壓抑在生存壓力下的鬆綁方式;

而花錢對於理性消費而言,是會心痛的;

遇到滿減,折扣,這些似乎明顯告訴你,有便宜不要錯過的信號,錢用掉的痛苦得到了緩解,反而興奮在買的物超所值,花錢花的很值的自信中;

再疊加線上支付,支付不需要看到錢,感覺上好像沒花錢,只是動動手指一樣,東西就屬於自己了,還品嚐了一次消費的痛快;

在痛苦與痛快之間,人被物慾操縱了;

而物慾則被商家利用了。

(4)

但是,消費帶來的愉悅和幸福感,持續時間不長;

在那短暫的激動過後,人會很快發現,又回到了週而復始的枯燥,無聊,壓力下;

還要面對高昂的房價,低廉的打工人生涯,每月僅有的工資還要被這些購物平臺的滿1000減,滿500減給搜刮走;

自己還是回到了一個總是想花不敢花,花了會心痛,碰到活動激動萬分,千方百計湊金額找折扣,買了一堆幾年才能用完的物品;

所有的優惠到最後,不過是區區幾十元。

對於購物平臺,商場,商家而言,恨不得一年365天天天都是購物節纔好;

每年本來就有很多傳統節假日,再加上平臺商場時不時搞個線上線下聯動,折扣大回饋,想獲得幾十元的折扣不需要多費力,不需要刻意準備,出門就能見喜。

而如果好好規劃人生,好好專注事業成長,能站在更高價值的位置上賺錢,何止這區區幾十元錢的便宜?爲這幾十元錢而花費的時間,精力,計算,究竟是超值還是不值?

在詬病女性被物化現象的背後,是女性自身放棄對精神層面的追求,只把關注點放在購物,消費,外在物質,相貌方面,失去了人的活性和靈性;

不被媒體,購物平臺的口號帶節奏,不去迎合廣告媒體口號中的非真實的完美形象,擁有自己的判斷和品味,該消費就去消費,有需要才消費,只買自己喜歡的,而不是爲了迎合而去購買;

可能這樣才能活得隨心所欲,也就是心靈自由;

也就在此時,女性才真正成爲了自己。

(作者:韓楓,華東師範大學/法國里昂商學院工商管理碩士,歐美企業人力資源總監,如果你看了這篇文章想要告訴我你的想法,歡迎留言給我)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