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别贫困户不断“碰瓷”扶贫政策,一个让人笑不出来的冷幽默

图片来源于新闻配图

基层扶贫干部常常遇到这样的糟心事:村子整体已经脱贫,发展形势不错,但总有那么一两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达到脱贫标准后仍不满足,要么“碰瓷”政策,要么提出各种不合理诉求,让扶贫干部疲于应对,不能不管可又无计可施。“验收时,只要他说一句不好,几年的工作可能都白干了。”一名驻村扶贫干部说,最怕因为个别贫困户一句不客观的评价,否定了他们付出的巨大努力。(11月10日半月谈网)

在扶贫活动中,众多的贫困户能积极配合扶贫工作,理解和支持扶贫干部,最终成功脱贫。但也毋庸讳言,仍有极少数贫困户“穷狠”,对上门做工作的扶贫干部提出种种不合理要求,让扶贫干部身心俱疲。

据新闻透露,东部某省,一贫困户家里总共有兄弟2人,户主为弟弟,今年67岁,身体健康;家庭成员为哥哥,今年70岁,重度肢体残疾。为保障贫困户住房安全,当地政府2018年为其新建房屋2间。但是新房建成后,弟弟就是不把哥哥搬进去,哥哥仍住在危房里。当地帮扶责任人多次上门做工作,希望将这名残疾哥哥接到敬老院集中供养,但都吃了“闭门羹”。在春节走访时,扶贫干部为其送去棉被一床、食用油一桶、面粉一袋,却遭到弟弟诘问:“2口人,一床被,要我们从中间剪开?”中秋节走访慰问时,送去食用油一桶,又遭到质问:“为什么没有棉被和面粉?”基层干部反映,解决这样一户贫困户的问题,往往需要耗费好几名基层干部的精力和时间。

不难看出,这位贫困户依仗着家中有一个重度肢体残疾的哥哥,不断“碰瓷”扶贫政策,提出种种不合理要求,这让扶贫干部很是费神和烦恼。对贫困户“碰瓷”扶贫政策,也不能听之任之,要什么有什么,这样就会助长其依赖思想,甚至不断“加码”,“漫天要价”。

对扶贫干部而言,扶贫干部要有“啃硬骨头”的思想准备,咬定青山不放松,仍要一如既往地做好过细的工作,争取从思想上挖去贫困户的“穷根”,让他们鼓起乐对生活的风帆。对相关部门而言,一方面要灵活调整对扶贫干部的考核,不能让贫困户一句违心的话就抹杀扶贫成绩;另一方面有关部门要对扶贫干部加大关怀力度,不能只让扶贫干部感受到问责的“疼痛”,还要让其能感受到激励措施的“心动”。

一个贫困户因为“碰瓷”扶贫政策而耗住几名扶贫干部,这是一个冷幽默,但愿这一现象别再出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