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以來,中國製造給人以“組裝貨”“檔次低”的刻板印象。

實際上,完整的工業體系、卓越的系統集成能力已然爲國民經濟夯實了基礎,在很多領域具備了進軍高端領域的潛力,甚至已經領先世界。

如今,中國製造面臨東南亞多國在低端製造領域的阻力,升級之路必然驚心動魄。通過閱讀此文,也許你會對中國製造有一個全新瞭解。

作者:寧南山 財經作家、中國製造業資深觀察者

編輯:三三

來源:正和島

01、打破西方霸權的中國製造

2017年,《財富》雜誌發佈了一年一度的世界500強名單,中國公司有115家。

當時世界500強裏被部分人嘲諷的“兩桶油”——中石油和中石化,基本印象就是賣油的,肯定沒有技術含量。然而實際情況恰恰相反,石油和天然氣開採具有極高的技術含量,石油和天然氣開採是不折不扣的高科技行業。

在以前,世界上能夠掌握從勘探、開發、設備、煉製、陸地石油和海上石油開採全流程技術和裝備製造的,只有歐美國家。確切地說,世界上唯一一個真正地掌握了全流程核心技術的只有美國,歐洲作爲一個整體也可以算一個。

在歐美石油體系以外,本來是沒有挑戰者的,除了中國。

2017年的世界500強裏,中石油排名世界第3位,中石化排名世界第4位,中海油排名世界第15位。

2001年,中國石油裝備出口僅爲2.7億美元。2005年,中國鑽機首次出口美國高端市場。到2010年,10年的時間,中國石油裝備出口增長了10倍,大量擠佔歐美國家份額。

我們再看看中海油的技術實力。

中石油、中石化和中海油都是高科技公司,想要實現從勘探開始到最終銷售石油,不要說中東、非洲和南美國家,連日本、韓國、俄羅斯這些工業強國一樣要依賴歐美的設備。

海上石油開採的技術難度遠高於陸地石油開採,以一套鑽井設備爲例,陸地上一套鑽井設備租金一天爲20萬元人民幣,但是在海上石油開採需要租用的是一套海上石油鑽井平臺,一天的租金達到50萬美元,超過300萬元人民幣,頂級石油開採平臺一天的租金更是高達百萬美元。

旋轉導向系統和隨鑽測井系統是全球海上石油開採的頂級技術,由於開發難度非常大,多年來這兩項技術都掌握在美國手裏。根據全球範圍的作業量統計,每年這兩項技術至少爲美國公司帶來約200億美元的收入。

中海油從2008年開始研發這兩項技術,2014年到2015年,連續成功地在渤海海上鑽井平臺實現作業測試,使得中國成爲世界第二個掌握這兩項技術的國家,打破了美國的壟斷。到2017年3月,中海油已經部署投產了24套該系統,除了供應國內的油田之外,已經開始出口俄羅斯。

所以,不要小看中石油、中石化和中海油,它們都是高科技公司。

事實上,嚴格來說,由於我國在海上鑽井系統技術方面還有待進步,很多高端子部件還不能生產,全球唯一一個從頭到尾掌握了石油全套技術的國家只有美國一個。但從整體系統來說,中國是歐美以外唯一一個掌握了全流程石油天然氣開採技術和裝備的國家。

再比如民用航空,也是典型的歐美霸權工業,全球市場被波音和空客這樣的歐美公司壟斷,支線客機則還有巴西、加拿大等國的公司。

2017年,C919成功試飛,歐美霸權的工業格局又將被中國打破。到2025年,C919在中國乃至全球的天空進行商業飛行的時候,意味着中國和西方在這一領域又可以並駕齊驅了。

如果一家一家地窺探世界500強裏的中國製造業企業,會發現中國製造業的強大遠遠超過我們的想象。

2017年上半年,中國製造業在這麼大的產值的基礎上,繼續以6.9%的速度增長,這是什麼概念?2025年中國製造業規模將逼近整個發達國家之和,14億人對9億人,總體工業產值屆時將會不相上下。

02、中國是唯一橫跨高中低端製造的大國

“外國不是技術上造不出來,而是主動放棄”

“主動放棄的原因是因爲利潤低,附加值低,所以進行產業轉移給中國做”

“中國製造處於全球最低端,都是組裝貨”

貶低中國製造的人,已經形成了一套邏輯體系,聽到這些錯誤信息的時候,我們第一反應往往會覺得好像真的是那麼回事,但這顯然不是事實。

中國製造在任何領域都不處於全球最低端,如果中國製造處在全球最低端,那麼人均製造業產值遠不如中國的工業大國墨西哥、印尼、土耳其、俄羅斯、印度、巴西處於製造業的什麼端?那些還不如這些發展中工業大國的國家的製造業,處於什麼端?

真的“不是技術上造不出來,而是主動放棄”嗎?比方說德國,德國製造在我們眼中是高端的典型,但實際上德國造不出手機處理器,同樣也無力獨立研發製造民航客機。我國的中芯國際集成電路製造,雖然在製程上比起韓國三星、美國英特爾和GF(Global Foundries,格羅方德半導體股份有限公司)還有很大的差距,但是比德國要先進。

再比如,國家電網的特高壓輸電設備就是不折不扣的高端貨,同樣領先與德國、日本。

上面只是部分例子,實際上中國能造,但是德國、日本或者美國不能造的高端產品還有很多。所以正確的說法是,中國是全球唯一橫跨高中低端的超級工業大國。我們現在的短板是,高端產業上份額還不夠高,我們目前不能製造的東西還很多,還需要不斷補強。

03、從歐洲商場看中國低端產業競爭力

我們現在經常有一種“狼來了”的感覺,前有堵截(以美國爲首的發達國家採用各種手段在高端產業中的競爭),後有追兵(越南、印度,以及東南亞、東歐等國在勞動密集型產業中的競爭),我必須要說,狼真的來了,而且已經在跟我們搶份額。

我們在向上攀爬中高端產業的時候,往往忽略了我們身後有的國家正在不斷地追上來,而且已經在某些領域蠶食我們的份額。

一個典型的案例就是Outlet。

我去了三家代表性的店,分別是耐克、阿迪達斯、李維斯。

在耐克店裏,鞋類產品貨架上,越南製造的數量是最多的,印尼製造的數量次之,中國製造的鞋仍然有,但數量最少。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越南、印尼和中國製造外,印度也加入了競爭,印度製造的耐克鞋也出現在歐洲市場了。除了以上四個國家,店裏沒有發現其他國家制造的耐克鞋。

當然,以上只是運動鞋,鞋類有很多種,拖鞋、涼鞋、登山鞋、高跟鞋等,總體上中國仍然佔據優勢。

但是,越南鞋類出口在飛速增長。據越南海關總局統計數據顯示:2013年出口額爲84億美元,2014年爲103億美元,2015年爲120億美元,2016年達到了130億美元,2017年達到了146億美元。

而我國鞋類出口金額,2017年爲456.6億美元,仍然佔據很大優勢,但是已經多年負增長或者零增長了。

越南的鞋類出口預計還會較快增長,我國鞋類出口除了越南這個最大的競爭者之外,還有就是印尼,現在又多了印度。

再一個典型案例是宜家。

我前後花了幾個小時,在宜家看了傢俱類東西的產地。方法是隨機地選擇不同種類的商品,查看其產地標籤有幾點發現,總結如下:

1、 產地國特徵非常明顯

在宜家裏面的各種生活家居類用品中,中國佔據了勞動力密集型產業裏面的“中高端部分”。

各種金屬的支架、以及底座、椅子、架子之類,我隨機翻看標籤全部是中國製造,各種陶瓷產品,幾乎可以說百分之百中國製造。

一些相對較爲“高端”的東西,比如燈具區的各種LED燈泡,我隨機地翻了一些,都是中國製造。

也就是說,至少目前宜家的情況來看,但凡稍微複雜點的勞動密集型產品,中國仍然佔據絕對的競爭優勢。

2、 越南進步確實很快

在宜家,除了中國製造以外,其次就是越南製造了。不只是揹包、拉桿箱等產品(這是非常大的市場),還有各種布質玩偶、創意造型蠟燭等,阿迪達斯、耐克就更不用說了,越南製造最多。

3、 印度製造產品出現

宜家裏也能發現印度製造的商品。雖然還非常少,但是至少出現了。

不過印度製造能力也還需要提升,比如他們製造了檯燈的底座和燈泡的基座,但燈泡還是中國製造的。

4、 宜家也有發達國家製造的產品

在宜家也能發現德國、法國、意大利製造的產品,這說明即使是發達國家,也還在製造勞動力密集型產品。比如法國製造的玻璃紅酒杯、荷蘭製造的玻璃水杯、德國製造的陶瓷花盆、意大利製造的塑料洗手池等。

由此可見,勞動密集型產業,是應該長期保持的產業,雖然這個產業的確賺不到太多錢。

有一點要強調的是,我做的歐洲Outlet和宜家調查並不嚴謹,因爲查看的樣本只有幾百例,同時也僅僅是一個國家首都的兩個地方。

本文摘編自紅旗出版社出版,寧南山所著《未來站在中國這一邊》,正和島經紅旗出版社授權發佈

04、結語

總的來說,有兩點我們需要注意:

一個是鞋類、服裝類、箱包類,以牀上用品爲代表的布類、棉類用品,木質傢俱,我國走向高端化和品牌化刻不容緩,也希望早日可以在歐洲的商場裏面看到中國的品牌化商品出現,一旦把品牌和設計抓在自己手裏,對在哪裏製造便擁有更大的決定權。

另外,至少從今天的狀況看,其他國家勞動密集型產業也在崛起,只有做好原創品牌和原創設計,纔可以實現出口金額長期保持穩定,同時提升附加值。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