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詩人張若虛一共留傳下兩首詩作,其中一首《春江花月夜》清麗婉轉,卻不失哲學般的思考和深邃。歷來有“孤篇壓全唐”的美譽。

聞一多先生評價《春江花月夜》爲詩中之詩,頂峯上的頂峯。明朝大學問家王夫之說其:句坷翻新,千條一縷,以動古今人心脾,靈愚共感。清代的範大士說其:層層靈活,如剝焦心,全不覺字句牽合重複。總之,無論如何讚美這首詩都不爲過。

張若虛作這首詩時,大約在55歲上下,這個年齡的男人,學問、閱歷都沉澱了下來,對人生有着透徹的理解。古人七十算長壽,一個五十多歲的男人多少已經有了歲不假年的恐慌和對過往人生所留遺憾的惆悵感。

命運卻和五十多歲的張若虛開了一個大玩笑,他被太平公主請去擔任她兩個女兒武豔、武麗的教師,對任何一個讀書人來說,給最有權勢的太平公主服務,是很多人求之不得的美差,可是,凡事有兩面,一個有學識、溫文而成熟的男性對豆蔻年華的少女來說,往往是極具魅力的,武豔很快對這位差不多大自己40歲的老師心生愛慕之情。師生兩個每天近距離接觸,尤其是少女的癡情,點燃了張老師蠢蠢欲動的小火苗,隨後一發不可收拾,二人愛得如癡如醉,愛的忘乎所以。巨大的年齡差,巨大的階層差異,註定這個感情之花不論怎樣怒放,都結不出想要的果實出來。

話說太平公主喜歡收納青年才俊,她久慕崔湜的學問、儀表、風度,想招他進府,沒想到崔湜卻拒絕了她,太平公主不死心,左思右想找不出好辦法了,旁邊管事給她出主意,說咱可以和崔家聯姻呀,將武豔嫁給崔湜的弟弟崔滌,兩家成了親家,常見面自然不在話下。

雖說崔家是門閥貴族,但和太平公主聯姻,自然算是找到又一個可以依靠的保護傘,各打算盤之下,兩家很快就將崔滌和武豔的婚事確定了下來。只是令太平公主沒有想到的是,她的女兒武豔正和自己的老師熱戀,別說是崔滌,就算是皇帝在她眼裏也成了羅卜白菜。得到了確切消息的武豔向張老師哭訴自己已被定親的消息,武豔對自己的愛情還抱有幻想,張老師可是明白的很,自己需要趕緊離開公主府了,否則二人的事一旦敗露,等待自己的還不知道是什麼結果呢,別說是太平公主,就是在崔家眼裏,自己也不過螻蟻。

可是相愛的人兒要分離,哪裏有那麼容易!武豔哭了個梨花帶雨,張老師一樣是肝腸寸斷,不可抑制之下,二人彼此交付了自己。張若虛知道,自己闖下的這個禍事不小,於是,連夜逃出京城,往揚州去了。

逃至江南的張老師,驚魂稍定,一天夜晚,江潮浩瀚,寬闊如海,一輪明月升起,皓月當空,月光灑向江面如銀,這如海潮的江水就像是因月而生似的,此情此景激發了詩人的情思,加之對生命和命運的思考,《春江花月夜》噴薄而出。

詩中所說的江,後人有不同的解釋,有說是在瓜洲渡的,有說是揚州南郊之曲江的,學者顧仁認爲,應該是在揚子江畔。具體在哪裏已經不可考了,但這並不影響我們欣賞這首詩:

春江花月夜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灩灩隨波千萬裏,何處春江無月明!

江流宛轉繞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裏流霜不覺飛,汀上白沙看不見。

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

白雲一片去悠悠,青楓浦上不勝愁。誰家今夜扁舟子?何處相思明月樓?

可憐樓上月裴回,應照離人妝鏡臺。玉戶簾中卷不去,搗衣砧上拂還來。

此時相望不相聞,願逐月華流照君。鴻雁長飛光不度,魚龍潛躍水成文。

昨夜閒潭夢落花,可憐春半不還家。江水流春去欲盡,江潭落月復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霧,碣石瀟湘無限路。不知乘月幾人歸,落月搖情滿江樹。

前四句,詩人用一個“生”字就賦於了春、江、月以生命的流動之感,也讓這夜不光有孤寂,更有含蓄而深情的情緒流動。第五六句又將“花”引出,至此,“春、江、花、月、夜”要素全部點題,而意境上的悠遠恬靜,讀者的注意點一是感到如身臨其境一般,二是十分關切詩人此刻是怎樣的心境。

接下來,詩人將重點放在“孤月”上,這裏面重點在說人生,詩人看似通達,說“代代無窮盡”,可是他又說“年年望相似”,這分明是感傷了。可是讀者卻感受不到頹喪或者低落的情緒,而是感覺到一個哲人在思考。如果聯繫這段時間張若虛的人生經歷,就不難理解他既有自得、自我、自信,又有無奈、不得和遺憾的情緒了。讀這一段寫“月”的文字,讀者有一個強烈的感受,就是會陷入思考。源於什麼呢?這是五十多歲的張若虛的思考,是一個成熟的才華橫溢的男性的既溫情又理性的思考,也表達了詩人熱愛人生和精神追求高遠的情懷,而這一段,說性感似更爲恰當。

後文出現“扁舟子”“明月樓”“月徘徊” ,這是在說自己的相思,還有想象閨中女子對情人的相思,相思裏有悲有淚。月光偏要照向閨樓,令人不勝傷感。同一月光之下,一人在春江潮水之畔咀嚼,另一人同樣於閨樓徘徊,雖千里相隔,然相思一樣。最後說激盪情思,猶言牽情。是詩人明知此情已經隕落,但仍願在心中保留希望,也只好如此安慰自己和離人了。

張老師感情如此細膩,從這美麗詩行間,感知這段感情的美麗。也難怪五十多歲的張老師能令少女武豔一往情深了。二人的愛情算是成了悲劇,可這一份感情卻彌足珍貴,至少,它強烈激發了張老師的創作靈感,留下了令人歎爲觀止的《春江花月夜》。

武豔依婚約和崔滌成婚,婚後,崔滌找太平公主告狀,說武豔早已不是處子之身,其實太平公主也明白,就是那位張老師乾的好事啊,可是怎麼去追究責任呢?別說張若虛早就逃走了,就算還在京城,要真是大費周章,無論是自己、武豔還是崔家,除了蒙羞並不會有太好的結果。

至於武豔,她對張若虛念念不忘,加之丈夫對她的冷淡,婚姻不過是維持着表面的形式而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