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發生了什麼?

近日,鄭州市住房保障和房地產管理局發佈關於2020年鄭州市房地產市場亂象整治暨“雙隨機一公開”檢查工作的情況通報。

通報顯示,此次檢查中部分企業存在的問題較爲突出。其中,“貝殼”平臺爲未經備案的房地產經紀機構從事房地產經紀業務提供便利服務,涉嫌變相從事存量房交易資金監(存)管業務,以及平臺簽約機構合同管理缺失等問題。

對此,上海中原地產分析師盧文曦告訴時間財經,部分房屋中介機構沒有做房產中介的資格,但是卻可以在貝殼找房上提供經紀業務,這個事情性質比較惡劣,等於給違法亂紀提供平臺,在爲黑中介提供窩點。

公開資料顯示,貝殼找房成立於2018年4月,是二手房中介龍頭鏈家地產打造的獨立App。貝殼找房創立之初即表示,它是一個獨立的第三方交易平臺,類似電商中的淘寶,向所有地產中介公司開放資源,而鏈家只是入駐平臺的商戶之一。

北京時間8月13日晚,貝殼找房在紐交所成功上市,IPO發行定價爲20美元/股,成爲國內居住服務平臺第一股。上市當天,貝殼股價上漲87.2%,收於37.44美元/股,公司總市值421.95億美元。

截至美東時間11 月11日16:00,貝殼市值達到784.73億美元(摺合人民幣5200.64億元),約爲萬科最新市值3457.44億元的1.5倍。作爲國內房地產經紀龍頭,2020上半年新冠疫情衝擊背景下,貝殼仍實現GTV(總交易價值)1.3萬億元,同比增長49.4%。

值得注意的是,貝殼成立之初,因爲“既當裁判又當運動員”,遭到了諸多同行的抵制。以58同城和我愛我家爲首的中介公司率先成立聯盟,以“誓約大會”的形式表示對貝殼找房的孤立。

招股書顯示,截至6月30日,貝殼找房平臺共入駐265個房地產經紀品牌,約4.2萬家門店,約45.6萬經紀人。在貝殼找房建立的經紀人合作網絡下,這些入駐品牌和鏈家共用一套規則、一個系統,與鏈家同臺競爭,且共同切分收益。

與此同時,規模的快速增長也給貝殼平臺帶來監管問題。鄭州市住房保障和房地產管理局通報指出,“貝殼”平臺爲未經備案的房地產經紀機構從事房地產經紀業務提供便利服務,涉嫌變相從事存量房交易資金監(存)管業務,以及平臺簽約機構合同管理缺失等問題。

“通報指出了貝殼的三個問題,包括爲未經備案的房地產經紀機構從事房地產經紀業務提供便利服務、資金監管、合同缺失。其中,資金監管很敏感,因爲買房子的時候涉及到首款、尾款,有人不相信商家,怕商家拿了錢就走了。對此,很多平臺就說,我提供資金監管,你們把錢都存在我這裏,等可以交易了,你再從我賬戶拿走,這就等於是做一個第三方監管,但是是否允許它做這樣一個事情,要看服務內容裏面是不是有”,上海中原地產分析師盧文曦告訴時間財經。

上海申宜禾律師事務所合夥人王龍國律師也認爲,資金監管一般屬於金融機構的業務範圍,持有金融機構的牌照才能從事金融業務,或者經過政府監管機構的允許才能從事金融業務。沒有取得金融機構牌照或者未取得政府監管機構的允許進行資金監管涉嫌從事非法金融業務。存量房交易中涉及的資金金額比較大,如果該部分資金被挪用作其他用途,很容易造成資金無法收回的風險。

對此,王龍國律師還表示,貝殼平臺可能經過備案或者審批可以從事存量房資金監管業務,也就是可以在備案或者審批範圍內從事存量房資金監管業務。但是未經備案或者審批的也去做,對於這一部分則是違法的。”

關於鄭州市住房保障和房地產管理局提及的“平臺簽約機構合同管理缺失”,盧文曦告訴時間財經,其實就是合同不見了,這個理論上可以反查有沒有簽約作假等。缺失是不可能的,就是不想讓查賬的人看。“舉個例子,居間合同是上家下家和中介公司籤的,合同約定房子總價800萬,但是網籤合同可以籤600萬,來,解釋一下,還有200萬怎麼回事”,盧文曦說。

招股書顯示,2019年,貝殼找房通過平臺共促成220萬筆住房交易,GTV(總交易價值)約爲2.13萬億元,收入460億元,交易量、GTV和收入分別較2018年增長100%、84.5%和60.6%。

不過,隨着規模增長,貝殼找房的虧損也在進一步擴大。2017年至2019年,貝殼找房的淨虧損分別爲5.38億、4.28億和21.8億元;2020年一季度,淨虧損爲12.31億元。

知名地產分析師嚴躍進告訴時間財經,對於貝殼來說,類似問題主要還是存在於房產中介的監管方面。如果中介機構不正規,那麼後續各類業務都會出問題。所以需要合規的中介進入,纔會形成健康的業務撮合。

未經備案的房產經紀機構因何能入駐貝殼找房平臺?平臺方面是否存在監管缺失?平臺是否涉嫌從事非法金融業務?平臺爲何會出現簽約機構合同管理缺失情況?時間財經就上述問題聯繫貝殼找房方面,截至發稿,未獲回覆。(北京時間財經 向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