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爲國產首款五代戰機,殲-20自問世開始就備受軍迷們的關注,也產生了很多高熱度話題。比如,殲-20到底有沒有安裝傳統機炮,就一直引發大家的熱議。近日,隨着中國航空工業成都飛機設計研究所組織的人工智能空戰大賽正式落幕,這個答案也終於水落石出了。

首先來說,成飛組織的此次AI空戰大賽,和前不久美軍舉辦的賽事頗爲相似。成飛內部8個部門組建13支隊伍參賽,同樣經歷了從小組賽到終極挑戰賽的賽程。最終,參賽隊伍共完成了42場對抗賽事。可以說,這次比賽也是我國航空領域首次進行大規模人工智能對抗模擬,對於探索未來空戰模式具有深遠意義。

值得一提的是,與美軍賽事內容有所不同,成飛在這次賽事中以超視距空戰模式作爲主要對抗模式。這也意味着,傳統近距格鬥項目並沒有出現在競賽單元。按照成飛公佈的相關資料顯示,整個模擬對抗空域高達100X100公里,有20公里被化爲防禦線。按照比賽規則,任何一方被擊落、超出作戰區域或被突破防禦線都會被判定失敗。簡而言之,這樣的格鬥場景,將空戰格鬥與防禦攔截相結合,更加具有實戰化意義。與此同時,由於近距格鬥失去了存在意義,這也進一步證明了一個觀點,那就是殲-20或許並沒有安裝機炮。其實,殲-20不安裝機炮並沒有出乎很多人的意料。畢竟,作爲一款五代戰機,隱身飛行、超音速巡航和高機動性就是最大優勢。飛得夠快夠隱蔽,又能提前發現對方目標,這就讓殲-20完全可以在超視距作戰場景中佔盡優勢,傳統機炮也就沒有了用武之地。

不僅如此,從機體結構佈局來說,機炮也是一種“雞肋”。因爲五代機殲-20的看家本領就是超強的隱身能力。在結構設計方面,殲-20爲了突出隱身性,對內部空間進行了最優化處理。因此,一旦打破這種平衡,在機身安裝機炮或採用外掛吊艙,都會影響到殲-20的隱身能力,實在是得不償失。從世界航空發展進程來看,自二戰結束以來,空空導彈在不斷升級後發生了質的改變。特別是在衆多先進技術的加持下,其打擊精度、射程與殺傷力與日俱增,這也讓攻擊效率非常低的機炮逐步退居二線。以美國空軍來說,儘管五代戰機中F-22和F-35A依然還配屬了航炮,但這主要還是爲了保留軍種傳統,並沒有太大的意義,僅僅是一種象徵意義。對於更加註重實戰的美國海軍航空兵來說,無論是F-35B還是F-35C都已經取消了機炮。

殲-20作爲一款重視超視距作戰的五代戰機,在空戰中幾乎都可以提前掌握戰場態勢,在佔據了“先敵發現”的優勢之後,直接可以通過遠程空空導彈一擊致命,如果一發不中,還有中距彈進行補充。這也意味着,想要和殲-20近距離格鬥的戰機,必須首先闖過霹靂-21、霹靂-15、霹靂-12等衆多空空導彈的考驗。即便接連躲過打擊進入近距離格鬥狀態,殲-20還留有霹靂-10這個後手。當然,能夠連續躲過多枚空空導彈打擊的概率非常低,因爲現代

空空導彈的機動性和跟蹤鎖定能力都非常強悍,一旦被其咬住,基本沒有逃逸的可能。此外,沒有機炮的殲-20未來很有可能還會裝備一款神祕裝備——激光炮。早在2018,我國就首次完成了機載激光武器吊艙的工程驗證。這款激光武器平臺憑藉功率大和重量小的優勢,可以讓殲-20在內的多款戰機掛載,在攔截敵方導彈和打擊戰機方面威力巨大。總而言之,近距格鬥時代已經成爲過去,在超視距作戰時代,殲-20真得不再依仗傳統機炮了。(舍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