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樣的人可以成爲家人呢?即使沒有血緣關係,卻可以和睦地相處的,這就是我們所說的“家人”。血緣並不能夠成爲親人之間聯繫的必要紐帶,如果遇到了冷漠的父母和兄弟姐妹,無論如何也不能用家人來形容這份關係。理智的父母不會用孩子的錢去爲另外一個孩子做事,可是卻不缺一些父母利用孩子的價值,去爲其他孩子謀福利,這樣做只會讓家庭關係惡劣,無法復原到以前的狀態。

文文徹底和家人鬧掰了,她覺得自己早已經看透了他們的真實面目,便不會再來往了。文文從出生那一刻起就註定了悲劇,家裏人重男輕女,對於女兒十分的漠視,所以她剛出生的時候,父母甚至產生了要將她送給別人養的想法。不過家裏的老人卻說,“女孩就女孩吧!以後再生個小子,讓女兒給兒子換房子。”原本誰都以爲這是一句空話,沒想到在現實生活中真的發生了。

父母都覺得幸運,第二胎是個小子,家裏大擺宴席,顯示出了無盡的喜悅。文文從小就懂事,洗衣做飯全都在行,誰看到了都會誇這姑娘能幹,可是小女孩不過是爲了得到父母的肯定罷了,可他們選擇了視而不見,把這些全部都當成了理所當然。生活在這樣的家庭,文文幾乎沒有感受到任何的關愛,就好像她是撿來的一樣。

一次無意聽到父母說,“等文文十八歲的時候給她尋一門親事兒,先把婚事定下來,等符合年齡了再結婚。等彩禮到位了,就可以提早給咱兒子買一套房子,結婚的事兒就不用操心了!”屋內父母笑得開心,爲他們想出的計劃感到驕傲,可這句話卻深深地刺痛了女孩的內心。她不知道父母怎麼可以這麼狠心,沒有過問過她的意見,就隨意地把把把她當成物品,想要隨便嫁掉,只是爲了換房子。

經過了此事兒,文文像是變了一個人一樣,越來越沉默,平時只會埋頭苦學,老師以爲她這是愛學習,其實女孩兒只不過想要通過這種方式來改變命運,想要脫離家庭,去一個遠的他們找不到的地方。文文大學考了一個高分,這徹底地打亂了父母的節奏,原本是不想讓她上的,不過在親朋好友的勸說下,還是同意了,覺得女兒有學歷,可以嫁一個更好的,那彩禮收的肯定會更多的。

女孩上大學以來,從來沒有給家裏打過一個電話,即便是放假了也不回家,拼命地打工賺錢。大四的時候,父母就迫不及待地給她尋親事兒,可是文文卻說,“不用你們操心我的婚事,我已經有男朋友了,決定再過兩年就結婚。”電話那頭的父母一下子着急了,“你不知道結婚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嗎?你憑什麼不問問我們的意見,就隨便找男朋友?”

她實在是懶得和父母計較,“不管你們說什麼,這事兒已經定下來了!”父母見狀,換了一種方式說,“結婚也不是不可以,你弟弟現在快到結婚的年齡了,他要買房,你要是結婚的話,就多要點彩禮。”女孩忍着眼眶裏的淚水,掛掉了電話,家人的要求讓她徹底死心了。

情感寄語:女人要想想未來,不要爲了只想利用自己價值的家人而放棄婚姻生活,感情無論如何都是掌握在自己手中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