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为大家展示一组拍摄于1901-1910年的老照片,记录了清朝灭亡前夕的社会面貌。

1903-1904年,西安金胜寺遗迹。

金胜寺位于西安城西,由隋文帝杨坚赏赐给儿子杨俊的府邸改建而来。乾隆年间,陕西巡抚毕沅在其编订的《关中胜迹图志》中,将这座寺庙排在了古寺庙第一名。遗憾的是,同治年间,战乱毁坏了香火旺盛的金胜寺,此后其萧条之状令人黯然神伤。

1905年,爱丽丝·罗斯福进宫拜见慈禧太后。

1905年9月,美国总统罗斯福的女儿爱丽丝访问中国,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一同接见了她。在日记中,爱丽丝称慈禧太后“精干、敏锐和威严”,但是描述光绪皇帝却用“目光呆滞”四个字来形容。会见结束后,慈禧太后还邀请爱丽丝游览颐和园。

1903年,慈禧太后在颐和园赏雪。

慈禧太后晚年大部分时间不在紫禁城,而在颐和园。因为颐和园有山有水,酷似江南风光,她就在颐和园处理政事、颐养天年。图中左一人物是大太监崔玉贵,右二女性是庆亲王奕劻的四女儿,常年在宫里陪伴太后。

1910年,北洋新军第二镇举行沙盘推演。

新军接受日式、德式操典训练,其精神面貌和作战方式都焕然一新。从照片中部分人物的侧面形象来看,新军中不少官兵已经剪掉了大辫子,此举非常大胆,且得到朝廷的包容。这与摄政王载沣、贝勒载涛的开明是分不开的。

1901年,八国联军士兵搂抱妇女。

“庚子国变”发生后,八国联军占领了北京,清军四散溃逃,慈禧太后前往西安避难。联军在北京奸淫掳掠、无恶不作,这张照片就是一个缩影。要知道,在那种时代氛围下,陌生男子搂抱女子并拍照,对这名女子来说是奇耻大辱,等于是侮辱了她的名节。

约1906年,官学里的射箭课程。

就实用性来说,射箭已经落后于时代。官学校可能是把射箭当作体育课来设置的,培养学生的尚武精神。窗户上贴着“射以观德”四字,是《礼记·射义》里的观念:“故射者,进退周还必中礼,内志正,外体直,然后持弓矢审固;持弓矢审固,然后可以言中,此可以观德行矣。”也就是说,通过一个人的射术来看他的品德。

约1906年,旗人女性。

这位女子来自富贵之家,妆容精致,氅衣精美,高高的马蹄底鞋让她看上去身材高挑。现代女性穿高跟鞋,清朝旗人女性穿马蹄底鞋、汉人女性裹小脚,彼此的目的不同,在脚上下功夫则是一致的。

约1906年,穿着破衣烂衫的乞丐。

鸦片战争之后,清朝进入内忧外患的动荡时期,社会凋敝,百姓没有安居乐业的条件。同时,干旱、洪涝、蝗灾也接踵而至,使大量人口失去家园,沦为乞丐或流民。

约1906年,渡口的货运小车。

照片中的独轮车是清朝(民国时仍普遍使用)百姓常用的运输工具,很多人用这个简单的车辆做短途运输,借此谋生。

1900年代,商人家眷和洋人妇女合影。

清朝末年,中外人员之间的交流越来越频繁,当然,这种交流仅限于上流社会。照片中中国女性所在的家族,很可能与洋人妇女家庭之间有着商业往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