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了逃避他人的求助,這類人總是在抱怨自己的生活。

心理學家認爲,如果一個人總是在向身邊的人抱怨自己的生活,這意味着他在逃避別人可能的求助行爲。他的行爲說明了:他在嘗試說服身邊的人,自己應該獲得溫柔體貼的照料,並且自己也無力再去承擔任何的義務或者責任。換言之,如果有個人天天跟你抱怨生活,那麼如果你有事情求助對方,很大可能性會遭到拒絕。對於這一類人而言,他們試圖通過抱怨的方式,來獲得一種“免責”的安全感。那麼,這一類人的內心世界,到底是怎樣的呢?

案例分析:

一位女生剛剛新婚不久,可是總是在抱怨婚後的生活是一團糟。她很難適應與婆婆的相處,總是有一種被嫌棄的感覺。她覺得自己沒有得到婆婆應有的照顧,總是覺得自己像個外人一樣。家裏的經濟條件不算很差,哪怕這位女生不工作也完全沒問題。更何況丈夫爲了讓妻子有點事情做,還給她在離家不遠的地方租了一個門店。按理說這位新婚女生的生活,應該算是幸福的。可是女生每天都在向身邊的人發牢騷,覺得自己又是操持家務,又是要想辦法忍受婆婆,還要照顧門店,每天忙得簡直不可開交。

事實上,是這位女生太過於認真了。女生把許多雞毛蒜皮的小事,看成是對自己多麼重要的大事。她之所以給人制造一種十分忙碌的感覺,就是爲了告訴別人:如果這件事沒辦好,千萬不要埋怨我,因爲我這一天實在是太忙了。還有,如果你有什麼事千萬別找我,我實在沒有精力再去管其他事情了。哪怕是自己丈夫的某些請求,她的態度也只不過是“盡力而爲”。能夠看出女生的自尊心太強,害怕做錯了事情受到指責,害怕暴露出自己的弱點。

總是抱怨生活的人,有着怎樣的內心世界?

自尊心強,控制慾高

總是抱怨生活的人,是爲了逃避指責。他們擔心自己做不好事情,受到他人的指責和批評。由於自尊心太強,很難接受他人的指責和批評。他們逃避別人指責的方式就是,向別人展示一個十分忙碌、十分盡心盡力的形象。他們的行爲無一不是在宣示:我自己也需要被理解、被照顧,所以不要指望我能做好每一件事了。他們總是對一些雞毛蒜皮的事情很上心,意味着控制高。只有當他們擁有足夠的掌控感的時候,他們內心纔會踏實。不管實際的家庭條件如何,他們總是要做點什麼事情,內心纔會覺得心安理得,這就是人們所說的“操勞命”。

刻意疏遠他人

這一類人的社會感比較薄弱,在社交中不是很好合羣。他們總是刻意疏遠他人,目的是遠離有可能帶來的威脅。他們不認爲能夠指望朋友來幫自己,反而總覺得朋友給自己添了不少麻煩。與他人相處時,並不會讓自己感受到快樂。相反,他們寧願做自己的事情。他們真的是在做自己的事情,他們所做的事情幾乎不需要別人幫忙,都是一個人來完成的。當然,這些事情在外人看來可能都是雞毛蒜皮的消失,而他們卻把它當作正經事兒來做。

逃避別人的求助

總是抱怨生活的人,是由於擔心別人給自己帶來麻煩,本質上是逃避別人的求助。如果有可能的話,他們更願意切斷與他人的關係。可是面對一些實在擺脫不了的關係,但是又害怕別人找自己有事兒,所以只能先發制人。他們在別人包括丈夫/妻子、家人面前也是如此,總是一副疲憊不堪的樣子,總是一副辛苦操勞的樣子。這種行爲是在刻意拉開自己同他人的距離,讓別人不要過分地靠近自己,因爲自己太累了。他們就好像是活在自己的世界,所忙碌的事情也只有自己滿意。

如何改變這種情況?

需要不斷地鼓勵

身邊的人要多鼓勵他們,對自己而言也要多鼓勵自己。總是抱怨生活,是爲了逃避指責,逃避他人求助。身邊的人要給予他們肯定,不要指責他們,要營造一個安全的氛圍。要鼓勵他們提高做事的效率,一些小事能儘快做完就儘快做完。面對他人的求助不要一上來就排斥,要視自己的情況而言,能幫忙就幫忙,哪怕幫不上忙也不要有任何心理負擔。對朋友如此,對家人也是如此。鼓勵自己要成熟一點,要學會面對問題。放棄找藉口的習慣,是自己的錯誤就承認。

放棄舊的應對模式

追溯到童年時期,因爲自己笨手笨腳遭到同伴的嘲笑。久而久之,他們學會了一種保護機制,就是讓自己看起來很需要別人照顧,以此來逃避別人的嘲笑。哪怕成年之後,這種應對方式也仍然存在。只有想辦法放棄舊的應對模式,才能完全長大。你需要明白,那些嘲笑你的同伴,也在長大,他們也變得成熟了。也就是說,哪怕你沒有多麼盡心盡力,別人也不會嘲笑你。那些嘲笑你的人都已經成熟了,而你這個被嘲笑的人還沒有成熟。

總而言之,總是抱怨生活的人,不僅自尊心強、掌控欲高,而且還總是在逃避他人的求助。只有想辦法讓自己成熟起來,纔能有更多的精力應對生活中的一切。

作者:九霄雲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