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造一個和諧的心理環境,應該像收拾屋子那樣勤奮。

人們不僅需要一個良好的生活環境,還需要一個和諧的心理環境。個體內心長期處於矛盾之中,就會產生極大的內耗。內耗的根源有認知上的,也有過去未曾完全釋放的情感積壓。心理學家認爲,人們需要定期整理雜亂的心理環境,才能夠讓自己煥發生機。現實中,當人們長期處於低谷時,個體壓抑到某種程度,會在某個瞬間徹底地釋放出這種情感,通常是大哭一頓。這是人們本能的自愈方式,但是卻不容易掌握這個時間點。通過下面的5個步驟,能夠讓你更好地打開內心。

讓你煥發生機的五個心理步驟

一:梳理一下最近遇到的問題

儘管梳理問題時,你不得不重新面對讓人頭疼的挫折情境,但這是非常有必要的。梳理問題時應持有的心態是,僅僅是客觀地梳理問題,不要產生任何負面情緒。既不要覺得自己無能,也不要感覺做了什麼虧心事一樣。梳理問題需要有條理性,不同的問題不要糾纏在一起;毫不相干的問題,也不要強行聯繫在一起。有些人把毫不相干的、一連串的失敗,看作自己最近特別倒黴,或者認定自己一事無成都是不客觀、不冷靜的。真正做到僅僅是梳理問題,把遇到的問題整理出來。

二:將問題與“自我”分離

許多人之所以在遭遇連續的失敗之後,對自我產生懷疑,就是因爲他們認爲問題的產生是“我”造成的。將問題與“自我”分離,目的就是要讓你意識到,你的問題不是“自我”造成的,而是你的行爲造成的。當你遇到問題時,你應該這樣告訴自己:“這些問題不是我造成的,而是我的某些行爲造成的”。你採取了不恰當的行爲,所以導致問題的產生。自我是一個宏大的概念,你既存在短板也存在長處。如果僅僅因爲短板的存在,就對自我產生懷疑,甚至是否定自我,那就不夠客觀、冷靜了。

三:問題分類

之所以在問題分類之前,先將問題與自我進行分離,就是因爲方便問題分類。如果你總是把問題歸結爲自己的無能、軟弱、失敗,那麼你仍然沒有看到自己哪些行爲錯了,你也不知道該如何改正。從時間的概念上來講,你可以將問題分爲過去的、當下的和未來的。從環境的概念上,你可以將問題分爲客觀世界的問題和心理世界的問題。對於過去的、無法改變的問題,你要學會放下;對於當下的問題,你要以時間爲線索,分析前因後果,從中找到問題。對於未來的,沒有確定要發生的事情,不要過多的擔憂。

四:針對問題找到解決方法

人們之所以對許多問題感到壓力,究其根源是束手無策心理。人們遇到問題本能上會回到小孩子的狀態,不知道應該做什麼,總是期待大人來幫自己解決問題。只要人們能夠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那麼再大的問題都不會對個體心理產生壓力。對問題分類之後不難發現,真正需要我們關注的,是那些正在當下發生的事情。凡是與當下無關的問題,都不要放在心上;凡是未來遙不可知的問題,也都不要放在心上。只需要對當下的問題,進行客觀的分析。

分析當下的問題時,需要分清楚是認識上的問題,還是勝任力問題。所謂認識上的問題,指的是問題本身不會對你產生不利影響,只不過你心裏面想不明白,總是以拒絕、逃避、排斥的心理來面對這些問題,所以纔對你產生壓力。只要你換個角度,轉變看待事物的方式,你就會發現原本的問題將不再是問題。所謂勝任力問題,是十分明確的問題。你的力氣不足以抬起一桶水,這是十分清晰、明確的勝任力問題。你應該加強身體的鍛鍊,或者使用恰當的工具來解決問題。

針對暫時無法解決的問題,要接納問題的存在,並且積極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作爲心智成熟的人,我們總會有許多問題無法解決。當前我們無法解決,但是不代表未來無法解決。我們不要因爲當前無法解決,就給自己太大的壓力。你要接納自己這個不太聰明、能力不是很強的自己,沒有人是完美的存在。人們總是在成長的,不是一成不變的。給自己一點耐心、給自己一點時間,讓自己在問題中成長,帶着問題讓自己變得更加堅強。

五:給自己一定的鼓勵,開始執行你的計劃

如果你能夠認清問題所在,那麼你會有更加清晰、可操作的計劃出現了。多鼓勵自己,讓自己直面問題。要明白人們在面對問題時,總是本能地放棄已經掌握的技巧和方法,回到年幼時的應對模式之中。只要你用已經掌握的技巧和方法,重新看待問題,那麼許多問題就會迎刃而解。在制定決策和計劃時,不要忘了你身邊的重要資源。有時候一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如果獲得了支持的力量,你就很容易把問題解決掉。

總而言之,無論生活出現什麼問題,都不要懷疑自我、不要否定自我。沒有人不會犯錯,也沒有人可以解決所有問題。積極地看待自己,纔會更容易解決問題。

作者:九霄雲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