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年輕人“畫餅”“打雞血”,是造成人們不確定感的根源。

有這樣一個客觀事實:絕大部分人的一生都將碌碌無爲,並且不會對世界產生任何影響。當下許多年輕人產生了這樣一種想法:總是幻想着可以改變自己的命運,然後自己的人生髮生翻天覆地的變化。不管是家庭教育、學校教育還是企業文化,似乎都在告訴你:只要你足夠努力、足夠勤奮,你就會取得成功,你的人生就會發生重大轉折。不斷地給年輕人“畫餅”“打雞血”,只會在他們還不夠成熟的時候,起到一點點作用。等到他們意識到這些都是謊言時,就會對未來產生不確定感。

年輕人不確定感的表現

什麼都想做,什麼都做不好

年輕人執迷於對成功的執念,就會無法認清自己真正需要什麼。他們一心想着能夠出人頭地,讓別人羨慕、瞧得起自己。他們單純地想要別人高看自己一眼,所以什麼都想做。但是他們卻什麼都做不好,因爲他們並不具備相應的勝任力。他們只是單純地看到,別人這樣做成功了,於是自己也想要照搬照抄。年輕人內心浮躁的原因就是,不能夠專注於自己所喜歡的、所擅長的領域,紮根下去。他們擔心身邊的朋友超過自己,擔心被身邊的朋友瞧不起,所以總是病態般地追求成功。

害怕別人說自己不夠努力、不夠拼

每個人的生活目的是不一樣的,應該有多努力、有多拼,歸根結底應該自己說了算。但是在大家都在盲目追求成功的路上,人們逐漸迷失了自我,越來越擔心別人說自己不夠努力、不夠拼。你是否努力、是否夠拼,歸根結底是爲了你自己,與他人無關。如果你因爲擔心別人嘲笑你不夠努力、不夠拼,那你就中了別人的圈套,到最後“爲他人作嫁衣裳”。想明白你要什麼,想明白你以何種方式面對自己,面對未來,就不會被他人牽着鼻子走。不確定感,歸根結底是不確定自己要不要盲目從衆而已。

對目標產生懷疑

不管父母多麼殷切期盼,不管老師多麼諄諄教導,也不管老闆給你畫了多大的餅,歸根結底他們是爲了滿足自己需求,絕不是爲了滿足你的需求。你之所以對目標產生懷疑,正是因爲內心真實需求在向你發出呼救。所謂對成功的追求,那是別人的目標,不是你的目標。你的唯一目標是滿足內心的匱乏感,讓自己獲得成長。只有真正屬於自己的目標,纔對自己有約束力,纔會激發自己的全部潛能。如果是爲了別人的目標奮鬥,那麼你的對未來的動機、熱情將大大削減。

年輕人產生不確定感的原因

對共同目標的疏離,是一種成長

在家庭中要聽父母的話,在學校中要追求好成績,在公司要追求高業績,這是大家的共同目標。但是並非所有人都要按照這個目標來發展,總有人對共同目標產生疏離行爲。疏離行爲,在發展心理學中被看作是一種成長。因爲社會如果總是按照唯一的目標發展,那麼就不會有任何進步。總需要有些人疏離共同目標,纔會有科技的發展、社會的進步。個體的不確定感,就是來自於對共同目標的不確定。因爲他不認同大家盲目追求成功,但是又暫時沒有自己的想法,所以會產生不確定感。

對自我的客觀理解

對自己越是客觀地理解,也就更加關注當下,而不是執着於未來。年輕人對未來產生不確定感,是因爲發現現實中的自己,跟未來想象中的自己差距越來越大。他們逐漸意識到,無論是父母、老師還是老闆,對自己未來的塑造,是多麼的不切實際。在完全接納自我之前,在走向成熟之前,一定會經歷這樣一個不確定的過程。因爲對這些不切實際的目標產生懷疑,所以纔會產生不確定感。因爲產生不確定感,才需要重新的認識自己,纔會真正地發現自己,走向自己,成爲自己。

如何接納內心的不確定感

明白不確定感是一種成長

你要明白不確定感是一種成長,它會引導你找到真正的自我。當你產生不確定感的時候,反思一些別人對你的期望、給你制定的目標,是否是你真心想要的。只有當你真正發現自己想要的東西,並且真正爲了自己想要的東西而努力的時候,你纔會產生內心篤定的感覺,而不是不確定感。內心篤定來自於對自我的認可,內心不確定感來自對他人的懷疑。當你真正發現自己想要的東西時,纔會充分發揮出自己的全部潛力、全部才能、全部智慧、全部熱情。

沒有人比你自己更瞭解你

無論別人以何種理由讓你做事情,歸根結底是爲了滿足他自己的需求。沒有人比你自己更瞭解你,只有你自己明白自己真正想要什麼,真正需要什麼。也只有你自己明白,當你爲自己努力的時候,你纔會覺得踏實,覺得心安理得。需要澄清的是,追求自我並非讓你疏離他人。人與人交往的根本目的是滿足自我需求,你也可以理解爲互相利用,也可以理解爲互相成就。但是要記住一個前提,不要盲目追求成功,走你真正想走的路。

總而言之,當你內心產生不確定感的時候,意味着你在慢慢成熟,因爲你開始探索自我,開始試着追求自我了。

作者:九霄雲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