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體過分的自我控制,腦海會產生許多闖入性的想法。

所謂闖入性的想法,指的是個人以爲不是自己,不受自己控制,或者自己不願接受的想法。心理學研究認爲,個體之所以會出現闖入性的想法,是因爲過度的自我控制造成的。個體對自我的要求過分嚴苛,一丁點不符合某種原則的事情,就會被自己壓抑在潛意識中。久而久之,腦海中只允許某一種信念,某一種認知,某一種念頭的存在,我們稱之爲“純粹的大腦環境”。純粹的大腦環境是很脆弱的,因爲它很容易受到傷害。稍微有不符合這個環境的想法出現,就會產生過激的反應。

什麼是過度的自我控制?

維護純粹的大腦環境

所謂純粹的大腦環境,就是“認死理”、“鑽牛角尖”。大腦中只認同一種想法,只接受一種信念。凡是與這一想法、這一信念不符合的,都被視爲闖入性的想法。由於個體過分固執的思維,導致他們的行爲變得十分的刻板。在處理問題時不能做到靈活變通,哪怕已經錯了十次,在第十一次的嘗試中仍然按照固有的行爲模式。他們太認死理,鑽牛角尖,不能接受新的想法和觀念,每次有闖入性的想法進入腦海時,就會引發他們過激的行爲。這些所謂闖入性想法,本身就是他們自己的,可是他們不願接受。

維護刻板的行爲模式

所謂刻板的行爲模式,指的是個體爲了避免出錯,只能按照既有的行爲模式來應對問題。他們不願意嘗試新的方式方法,他們無法接受因爲新的方式方法造成的失敗後果。追溯到他們童年時期,由於父母過分嚴厲的教育,造成了他們如此刻板的行爲。因爲在他們的經歷中,自己的某個行爲沒有按照父母的要求做,就會遭受嚴厲的斥責甚至打罵。對他們來講,容錯率太小太小,以至於不得不謹小慎微。長大之後,他們腦海會經常出現闖入性的想法,就是因爲過度的自我控制引起的。

維護僅有的自尊心

他們的自尊心很低,對自我的評價也不夠積極。在他們的邏輯中,只要有過分的想法出現,就會深感自卑。這些想法其實就是個體對某方面的需求,這些需求是合理的,但是在爭取這些需求的過程中會讓個體感到自卑。爲了維護僅有的自尊心,不暴露內心的自卑,他們對自己的基本需求高度地控制起來。哪怕是最起碼的認同感都不敢奢望,所以在社交中總是處於被動的位置,害怕給別人帶來麻煩。他們限制自己的想法和需求,每當出現這些想法的時候,就會被視爲闖入性的想法,從而將其排除在外。

闖入性想法會造成什麼影響?

產生內在衝突

這些所謂闖入性的想法,本身屬於自我意識的一部分。只不過這些想法沒有被個體所接受,所以會對其產生排斥,其結果就是造成內在衝突。在個體原本的認知、想法、信念中,能夠形成統一的有機體;可是當這些闖入性的想法產生後,個體原本的認知平衡被打破。他們發現自己原本的行爲方式受到質疑,爲了避免產生對自我的否定,他們極力排斥這種闖入性的想法。歸根結底,他們停留在固有的思維認知中,無法接納新的觀念造成的。產生內在衝突後,個體會變得十分矛盾,坐立不安,有壓力感。

人格分裂

如果個體不能整合這些闖入性的想法,嚴重的可能會出現人格分裂。也就是在他們的腦海中,產生兩個或者以上的自我意識。每個自我意識有着獨立的信念、想法、認知,每個自我意識都會指導個體採取不同的行爲方式。典型的案例是“三面夏娃”,該案例具有三種人格,其中一個主人格,兩個副人格。通過一系列的認知干預措施,夏娃逐漸接受了自己不一樣的一面,實現了自我認知的協調統一。如果你總是出現闖入性的想法,那麼這意味着你需要重新反思陳舊的觀念、信念、想法和認知了。

如何處理闖入性想法?

要明白這是你自己的想法

哪怕被你視爲闖入性的想法,歸根結底也是你自己的想法。有些想法並不單純地不符合你自己的認知、信念和想法,而是不符合大部分人的認知、信念和想法。像這樣的闖入性想法,往往暴露出你過分壓抑的一面。有許多本能的衝動,儘管不符合社會的公序良俗,但是如果通過合理的情感釋放手段,仍然可以解決掉。如果你一味地壓抑這些不合理的想法,那麼一定會遭到它的反噬。當你再也沒能力控制它的時候,你就會出現各種心理問題。

接納這些闖入性想法

有許多所謂闖入性想法並沒有違背公序良俗,僅僅是對你原本的認知、信念產生了影響,所以被你視爲闖入性的想法。你需要以靈活變通的方式來接納這些闖入性想法,有時候這些想法很有創意,你甚至可以執行它。總而言之不要認死理、不要鑽牛角尖,每個人都需要成長,在成長過程中勢必要放棄過時的經驗、想法、信念、認知,接納新的經驗、想法、信念和認知。有時候冷靜分析一下,很多內心的矛盾只不過是不願跟自己和解罷了!

總而言之,做人做事要做到靈活變通,要懂得活學活用,不要讓自己變得過於刻板。要適當控制自己,不要過分的壓抑自己。

作者:九霄雲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