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恒大汽車位於上海和廣州的生產基地全面啓動試生產調試。據悉,兩大基地均按照工業4.0標準建設,配備了2545臺智能機器人,均並採用德國舒勒、庫卡、杜爾、日本發那科等世界最先進設備,可實現24小時不間斷工作,全面達產後能做到每分鐘生產1輛車。

滬粵兩大生產基地全線進入試生 產階段,不僅標誌着恆馳量產步入倒計時,也讓恒大造車進階之路愈發清晰。

“以資本換技術,以技術換時間”,恒大造車的進階之路可謂步步爲營、高舉高打。從“六車齊發”,到車標、命名體系的公佈,再到基地試生產,恒大在新能源汽車賽道上不斷提速。

今年8月初,恆馳首期6款車全球同步亮相,覆蓋從A到D所有級別及轎車、SUV、MPV等乘用車細分車型,引得業界同行無不爲之側目。

如果說六車同臺首秀是恒大汽車在“造車大考”中交出的第一份答卷,那麼近日兩大基地全線試生產就可以稱爲是一次重要的期中大考。這份答卷的背後,是恒大爲造車所做的所有努力和佈局。

目前恒大已完全構建起新能源汽車產業鏈的所有閉環,並在各關鍵環節擁有世界頂尖的核心技術和知識產權。

在整車製造領域,恒大與世界頂級超跑科尼賽克成立合資公司,擁有了世界先進的整車研發製造核心技術。

在研發設計上,恒大與全球多家汽車工程技術龍頭企業同步研發14款新車型及關鍵技術,且擁有獨立自主知識產權。

此外,在底盤技術、充電設施、動力總成、零部件供應商、渠道佈局等方面,恒大汽車也早已通過收購、成立合資公司等方式,將造車的關鍵技術牢牢掌握在自己手裏,快速完成了相關產業佈局。用許家印自己的話說,恒大汽車走出了一條與衆不同的造車路。

汽車製造是複雜的技術密集型產業,技術的可靠性與先進性直接關係到造車的成敗。因此,恒大造車的第一步就是匯聚全球頂級技術。

以頂尖科技凝聚生產力是恒大造車計劃的重要一環。兩大基地通過採用世界最先進智能製造體系,可在確保世界一流品質的同時,實現生產效率、產品合格率大幅提升,讓恆馳擁有巨大的品質優勢及成本優勢。

衝壓車間採用德國舒勒的衝壓裝備,擁有MMS智能自診斷系統,是世界最領先的全自動衝壓生產線。

車身車間採用德國庫卡和日本發那科裝備,運用數字化雙胞胎技術,在行業首創生產數據跨車間協同,是世界最先進的高端智能“黑燈工廠”。

塗裝車間引進世界最先進的德國杜爾生產線,可實現全自動噴漆、塗膠,並引入橫置烘 爐、快速換色等先進技術,實現智能、環保、定製化塗裝。

裝配車間採用德國杜爾裝配線,全球首創虛擬匹配系統,是世界上自動化率最高的汽車裝配線。

除了上海、廣州外,恒大還在全球佈局多個生產基地,有力保證3-5年內,也就是2025年前實現100萬輛的年產銷目標,並通過規模化大幅降低管理、銷售費用以及零配件成本。

隨着《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的印發,文件提出到2025年新能源汽車新車銷售量要達到汽車新車銷售總量的20%左右。如果2025年汽車總銷量仍然保持在2500萬輛,20%就是500萬輛。

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統計,今年1-9月,國產新能源汽車產銷73.8萬輛和73.4萬輛,預計全年產銷量在100萬輛左右。 按照《規劃》提出的目標,2025年新能源汽車銷量要超過500萬輛,那麼未來5年,新能源汽車銷量必須平均每年淨增80萬輛以上,才能夠實現這一目標。

隨着國外品牌殺入,特斯拉國產後在華銷量激增,大衆、福特、通用、豐田、本田、日產、雷諾等跨國汽車集團的新能源汽車產品,也在不斷進入中國市場,爲中國消費者提供了更多的選擇。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漸趨呈現一片血紅之色。

11月10日,恒大汽車正式對外發布了恆馳車標。 與車標相對應的企業願景是,恒大汽車要在3-5年內成爲世界一流的新能源汽車集團。 恒大方面表示首款量產車將在明年上半年試生產,明年下半年正式量產,並稱恒大有信心在恆馳上市後會快速搶佔市場。

恒大進軍新能源汽車產業,是恒大集團多元化發展、構建百年老店產業格局的重要一環。 隨着恆馳明年進入量產階段,攜六款車型強勢殺入,必將深刻攪動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爲中國新能源汽車品牌再添戰力。

隨着粵滬兩大生產基地一輛輛恆馳試產車駛下生產線,恒大造車正用全球頂尖的技術和果敢精神,推動新能源汽車市場迎來恆馳時代。(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