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很困惑的問題,想預測未來其實很難

衆所周知,選工作就是選行業,行業在個人職業生涯中佔絕了不可動搖的地位。因此什麼行業有發展前途?什麼行業未來能大爆發?怎樣才能捕捉下一次的風口?恐怕是無數人關注的普遍問題。一旦選對了行業,個人就會隨着行業的發展而青雲直上,以比同輩快得多的速度積累財富走向成功。而一旦選錯了行業,則有可能隨着行業的落寞,在社會底層持久徘徊。究竟選擇什麼樣的行業,這對求職者來說,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

但究竟什麼行業有發展前景?卻是一個令人困惑,也很難預測的問題。很多專家學者的預測,很多專業公司的分析,很多風投機構的資金走向,卻是莫衷一是。有的觀點甚至截然相反。那些馬失前蹄的預言可謂比比皆是,比如有些專家預測中國From EMKT.com.cn股市要到一萬點,結果多年來越走越低。有些人早些年前就預測中國房地產會崩潰,卻忽略了中國特殊的國情。名企翻車的例子屢見不鮮。比如大名鼎鼎的柯達錯過了數碼相機時代,一鳴驚人的巨頭雅虎在移動互聯網時代早已不見蹤影。因此,與其關注行業的熱點變化,等待風口,不如關注行業的不變因素,把握行業的內在本質,你就會在未來的行業選擇中從容不迫,遊刃有餘。  

有發展前景的行業並不好選,很多行家也看走眼

很多人包括很多業內人士也不好判斷未來什麼是好行業,什麼樣的企業有發展前途。很多新興行業往往走出明顯趨勢後,很多人成了事後諸葛的預言家。在沒有清晰的趨勢前誰也不好確定,新興行業到底是餡餅還是陷阱,貿然投入可能一夜暴富也可能一貧如洗。最明顯的例子就是共享經濟、共享單車,大家都認爲是下一個風口,無數資金和人員爭相湧入,但由於遲遲找不到好的盈利模式,大部分的人員都變成了炮灰。而光鮮一時的P2P行業,短時間火遍神州,但由於頻繁觸雷被嚴厲整頓,行業遭到了滅頂之災。在喬布斯發明智能手機以前,誰也不會想到智能手機能迅速改變世界,極大的改變了我們的生活,即使是當時的手機之王諾基亞,相關負責人員也對智能手機嗤之以鼻,甚至因爲不能砸核桃而輕視它。

在互聯網剛起步的時候,阿里、騰訊還是小字輩,當初創始人求着國內外各大佬來投資,英明者包括聯想柳傳志、小米雷軍、海爾張瑞敏、小超人李澤楷等都看不清它們的將來,以至於錯過了中國企業史上最波瀾壯闊的一次騰飛。當今日頭條開始融資時,幾大互聯網門戶網站負責人、知名天使投資人徐小平、大名鼎鼎的紅杉資本沈南鵬等行業大佬都以行業飽和爲由,錯過了字節跳動最初的投資,也錯過了價值最爲豐厚的一段回報。當阿里巴巴的馬雲6分鐘說服軟銀的孫正義投資2000萬美元,作爲一段慧眼識珠被傳頌時,殊不知當天找孫正義的創業者都拿到了風險投資,有的人拿到的投資額要比馬雲大的多,孫正義的漫天撒網無心插柳,成就了兩個國家的首富。但即使馬雲自己,也不會想到阿里巴巴會發展的這麼快,規模做的這麼大。是快速發展的時代大浪潮,推動這些幸運兒走上了人生的巔峯。

熱門行業轉化快,很多人踏不上節拍

很多行業的變化週期很快,現在社會差不多十年左右一個熱門。而且隨着時間的發展,熱門行業的轉換速度越來越快,讓人目不暇接。很多當初的好行業過幾年就無人問津。比如上世紀九十年代開始,中國的外貿行業高速發展了十多年,那時的外貿人賺的鉢滿盤滿。但次貸危機一到,行業就迅速的下滑,以至於到現在還沒喘過氣來。中國的房地產走過了風雲激盪的二十年,但住房不炒,經濟下滑、人口總量的下降,讓房地產這個時代寵兒失去了昔日榮光,成了閨中怨婦。即使是現在最熱的互聯網行業,也已經發展了二十多年,早已進入了下半場,要想再回到那個頻繁上市,億萬富翁頻出的時代已不太可能。而象微商、網紅、自媒體等所謂的新風口,除了早期進入者能賺一杯羹外,後來者基本上是喝湯的份,這些所謂的新風口,更是經不起歲月的考驗,更像是喧囂時代的一個個小浪花。

有些人唯恐抓不住潮流,盲目追逐熱點,外貿熱了去學外貿,房地產興起了去賣房,屁股沒坐穩又去了互聯網,聽說網紅賺錢了又搔首弄姿做網紅。這樣朝三暮四,一事無成。當普羅大衆都知道什麼行業賺錢,什麼行業是好行業時,這個行業就基本上過了發展的最佳時機,再進入就不好賺錢了。當賣茶葉蛋的老太太、看自行車的老大爺都知道炒股票賺錢時,股票行情就基本上到了尾聲。現在大家都知道互聯網賺錢,但這個行業已經是贏家通喫的寡頭壟斷階段,新的進入者很難再有機會成爲行業巨頭了。而高高的入職門檻也把絕大部分普通求職者拒之門外。在裏面真正賺大錢的多是前期的那些投資人和高管,大部分人員以犧牲自己身體爲代價拼命加班,以青春賭明天,還面臨着35歲被淘汰的職場危機。

與其關注未來潮流變化,不如關注不變的核心因素

究竟未來什麼是熱門?如何抓住時代潮流?這恐怕是極少數幸運兒的事,只有上帝才能回答的問題。與其關注未來的變化趨勢,不如關注哪些因素是不變的,抓住這些不變的基本面,不管風吹雨打、我自巋然不動。什麼因素不變?人類對美好事物的追求永遠不會變,人類社會的剛性需求永遠不會變。剛性需求可籠統概括爲物質需求和精神需求。從馬斯洛的需求層次來說,生存需求、安全需求算是物質需求;而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可視爲精神需求。從每個需求層次上,都可以細分出不少長盛不衰的行業。把這些不變的核心要素嫁接到不斷變化的時代潮流,就是持久的好行業,比如互聯網來了,喫喝玩樂+互聯網;人工智能來了,喫喝玩樂+人工智能等。未來如果有新的技術革命,則依次疊加就是。

物質需求方面:比如柴米油鹽醬醋茶、衣食住行等基本需求幾乎不會變,不能說人類到了人工智能時代就不喫飯、不穿衣了,只能是越喫越好,越喫越健康,越穿越漂亮。這樣研究食物營養,做更美味,更有營養、更有性價比的食品,在任何時代都不過時。只不過做好後原來通過擺攤、開店就近銷售,現在可以用互聯網外賣、通過自媒體朋友圈宣傳。但是食物做的不好喫了,不管用什麼新模式也不靈,哪怕用上最時髦的人工智能也無人問津。

精神需求方面,社會越發展,人的精神需求就越大。人類越富裕,精神需求層次就越高。男人愛瀟灑,女人要漂亮,孩子要聰明,老人要健康,是每個時代不變的共性。比如女人對美的追求不會隨着時代而變化,無論風雲如何變幻也不會以醜爲美。而且隨着時代發展,女人對美的追求愈加深入。原來是搓脂抹粉、穿金帶銀,到了現在,要化妝、要整容、要形體、要優雅,因此,從化妝品行業到美容整形醫院、從減肥瘦身到瑜伽普拉提再到淑女課堂蓬勃發展,掌握了女性美麗的內核和關鍵,會有無數的行業跟着興旺發達,永遠長青。

核心需求是道,新技術是術。道不變,術常變。新技術的發展日新月異,而人類核心需求永恆不變,但會通過技術實現整體生活的升級換代。由不變的核心要素我們甚至能夠預測未來的發展,比如人類出行是永遠的剛需,從步行到馬車,從燃油汽車到電動車,未來汽車可能會上天入地下海,以後人們會駕駛太空汽車飛出地球。出行的安全、便利、快捷是永恆不變的追求,不斷變化的是新技術新潮流。這樣我們就不要把自己侷限於汽車行業,而是定位於出行交通行業,這樣新技術新模式出現後,我們就能及時轉變方向,投入新的賽道。

與其關注行業的變化,不如修煉自己的內功

與其追求變化莫測的行業趨勢和熱門風口,不如修煉自己的內功,把自己核心能力、可遷移技能做到強大。否則沒有屠龍之術,費勁心思找風口,即使風口到了眼前也抓不住,只能看着別人發財。馬雲之所以能夠投身互聯網,是因爲他是當時杭州說英語最好的人,被杭州政府委派去美國催債,從而瞭解到了互聯網的神奇。劉強東之所以能夠壯大京東,因爲他雖然在人大讀的是社會學,但他的編程水平幾乎是同學裏面最好的,技術水平讓他有了進軍互聯網的底氣。丁磊自稱是全中國unix最牛的,並說還有一個人與他旗鼓相當,就是馬化騰。而丁磊的網易上市後,爲了一個技術問題,專門請教還在浙大上學的黃崢,後來拼多多創始人。這些牛人技壓羣雄,來了風口能迅速的抓住。而一般人只能望風興嘆。

把自己的知識技能學到精通,做到行業高手水平,不管行業形態怎樣變化,也照樣遊刃有餘。比如歷史老師袁騰飛,把歷史課講的精彩了,不僅可以在課堂上講,還能去電視臺講,也能通過互聯網、新媒體來講課,做一個新時代持久的網紅。外在的講課形式可以多變,但內在的課程精彩有趣卻是核心要素。比如你掌握了良好的溝通技巧、高超的團隊激勵水平和創造性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很多行業都受歡迎。即使行業不行了,也能轉換到新行業混的風生水起。否則,水平能力不行,就是守着一個賺大錢的行業也賺不了多少錢。

當你面對未來選擇困惑,不知道什麼行業可以投入時,多數情況下是因爲你不夠強大,沒有拿手的絕活,你還是芸芸衆生中普通的一員。這個時候你的選擇面就會非常的狹窄,只能在有限的圈子裏徘徊。當你的技能水平達到一定高度,達到業內知名時,你就會發現生活的大門向你大大的敞開,你的選擇面就會比一般人多很多。很多演員未成名前只能跑龍套生活,時來運轉一夜成名後。就有機會做主持人,做導師,到大學講課、當導演等。我們看到一些天才的技術少年刻苦求學無人認知,一旦技術到家,不光各大互聯網巨頭來搶,而且各個名牌大學、各科研單位乃至國外的衆多機構都會紛紛伸來橄欖枝。  

什麼樣的行業是未來的發展熱點,是一個很難精準預測的事情。這樣與其盯着湧動的潮流,關注熱點的變化,不如關注行業的基本面,關注行業不變的核心要素。強化自己的內在技能和素質,擴大自己的選擇面,這樣你就會在未來的選擇中從容應對,早立潮頭。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