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我意,感君怜,此情须问天!——《更漏子·柳丝长》

从古至今流传着很多令人歌颂的爱情故事,但大多以凄美为主,那些相濡以沫的爱情故事非常令人向往,在古代就有“望夫石”这一说,其实现实当中也有“望夫石”真实案例。在战争时期,很多军人为国出征,与妻儿离散,天各一方。甚至还有人从此生死两别,阴阳相隔,终身都没有办法再见面。在战争年代,有一位红军将领不幸牺牲以后,从此失去了联系,妻子苦苦等候了70年,但毛主席不忍心把这个消息告诉他的妻子,死讯被严格保密。“自送夫君出门去,一生长立明月中。”那么这一位红军将领到底是谁呢?他的死因为什么会被保密?

这位不幸的红军将领名叫李才莲,他出生于1913年,李才莲生活在一个特别贫困的家庭中,即使家庭条件非常的恶劣,但李才莲的父亲依然东奔西走攒钱送李才莲上学。李才莲多少受到了文化知识教育的影响,15岁的时候就参加了中国共产党的队伍。在李才莲20岁的时候,还被任命为福建省的县委书记,在当时的政治社会当中,李才莲算是特别年轻的一位干部了。

李才莲21岁就成为中央苏区分局书记,当时在江苏地区,与敌人进行游击战。但李才莲的侍卫并不忠心,1935年5月的一次战争当中,李才莲警卫员被敌人买通,在战争中,警卫员一枪击毙了李才莲 ,这时李才莲仅仅22岁。毛主席在得知这一消息后,深感悲痛,但得知李才莲妻子一直在苦苦等待丈夫,当时毛主席并不忍心把这一坏消息告诉他的妻子池煜华因为李才莲和池煜华婚姻是有点特殊的,两人从小一起长大,感情非常的深厚。1928年两人也正式结为夫妻,而新婚三天后,军人李才莲就奔赴一线战场,妻子池煜华心中固然不舍,但丈夫作为军人这是他应该尽的职责,没有办法,池煜华只能硬着头皮为丈夫送行,从这里开始池煜华就开始了漫长的独居等待丈夫的生活。

一开始池煜华还能间接地了解到李才莲的消息,而随着战争不断发生,池煜华开始联系不上丈夫,通讯慢慢中断了。1933年池煜华得知丈夫的工作地点,步行了五六天,到了丈夫的工作地点,她说他希望在丈夫身边,帮助丈夫工作,照顾丈夫的生活起居,而不是一个人在家中苦苦等待。李才莲却拒绝了池煜华,因为他考虑了多方面的因素,家人都是软肋。如果战争当中敌人得知这一消息,那池煜华则会面对更大的危险,并且对部队也会造成威胁。池煜华听到丈夫的一席话,乖乖回到家中,从此开始了一生的等待。

当时池煜华身体非常不好,毛主席担心把这一消息告诉池煜华以后她会受不了,所以选择隐瞒下来,但这一瞒就是70年。池煜华一直在家中等待丈夫,国民党曾经悬赏五十两大洋就为了击杀李才莲,这一消息也更让池煜华坚信丈夫还活着。池煜华曾经还给毛主席写信,询问丈夫的去踪,但毛主席依然没有如实告知池煜华,只是说到李才莲一定会回来的。

1983年,民政府到池煜华家中送李才莲的烈士证,这时池煜华才得知丈夫原来早就已经死了。而这些年,她在家中苦苦等候丈夫,也为当地民众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只因为丈夫临走时对她说,多读书,多识字,多为红军做事。并且她还把李才莲父母照顾得很好。

在池煜华等待丈夫的过程中,那一扇木门槛,都已经被她坐得凹陷下去,丈夫作为军人也影响了池煜华的一生。2005年4月24日,等待丈夫一生的池煜华病逝,这是池煜华老人已经95岁了。在现代文化的影响下,大家认为深知瞒着池煜华这件事非常的不道德,当时应该告诉池煜华,她那个时候还年轻,可以选择改嫁或者是过自己的生活,而她却在等待中度过一生。

参考资料:《望夫石》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