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發區民營工業園

小巷“面子”靚了,城市“裏子”美了

融入鶴壁元素的牆體彩繪。

別緻的街頭景觀小品,乾淨的人行道。

【鶴壁新聞網訊-鶴報融媒體記者 陳豔豔 文/圖】“我們這兒現在變化真大,原來垃圾遍地、荒草叢生,私搭亂建現象也很嚴重,現在處處是美景。”11月11日,記者剛走進鶴壁經濟技術開發區(簡稱開發區)民營工業園,就聽到一位居民高興地向問路人介紹這裏的變化。

開發區民營工業園總佔地面積300畝,現有民營生產企業39家,園區內通用巷、工貿巷、方圓巷、科技巷一縱三橫4條道路全長1686米。由於長期缺乏管理,民營工業園園區內道路不平、路燈不亮、污水橫流、荒草叢生,成爲園區企業、周邊羣衆的痛點、堵點。

今年年初以來,開發區對標背街小巷整治“十化”標準,高起點規劃設計、高標準推動實施,全力實施民營工業園整治提升工程,實現小巷“面子”、城市“裏子”的雙提升、雙轉變。

“我們以綠萌園,建設綠色生態小巷。”開發區城市建設管理局相關負責人表示,他們按照“三季有花、四季有景”設計理念,更換銀杏等行道樹300餘棵,其中通用巷定位櫻花小巷、科技巷定位紅楓小巷、方圓巷定位白皮松小巷、工貿巷定位翠竹小巷,形成“一巷一主題、一巷一特色”的生態景觀效果。

同時,開發區以改潔園,打造整潔規範小巷:拆除違章建築32處,粉刷破舊牆體1.3萬餘平方米,改造人行道9000平方米,更換行道磚8000平方米;協調通信、電力等部門,將高低壓線、架空線纜全部入地,拆除地面表箱32個、高低壓電線杆34根……

“我們還以文潤園,建設工業印象小巷。”該負責人說,他們以開發區工業印象爲主題在園區內設置景觀小品10處,見證開發區“汽車電子、光電子、鎂精深加工”三大主導產業從無到有、從有到強的光輝歷程;同時融入文明、健康、生態等元素,在滿足市民休閒、回顧城市記憶的同時,提高園區整體品位。

開發區還以彩飾園,打造網紅小巷。爲着力打造“小而特、小而精、小而優”的特色街巷,開發區在通用巷東西兩側面積較大的牆體進行彩繪,西側彩繪作品是《巨鶴》,以仙鶴爲主體,採用工業印象風格,融入開發區三大主導產業元素,寓意展翅高飛、蒸蒸日上的富美鶴城。東側彩繪作品是《澆灌》,主體是以鶴壁非遺文化泥咕咕爲卡通造型的一對母女,母女倆共同澆灌櫻花樹,櫻花樹下方突顯鶴壁生態、文明、健康的城市形象。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