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箭積蓄的情緒,在交易市場大門開啓前,終於迎來了爆發,誰都不想憋着,於是大家都攤牌了。

在我們論是非、講道理之前,先把球員之間的矛盾擱置在一邊,談一談更基礎的問題。大變動是火箭今年休假期必然發生的事情,情緒上的爆發還是其次,結構上的窘迫纔是根本。

我在之前有關火箭的文章裏談過這個問題,高漲的薪資與老闆寧死不交奢侈稅的決心,決定了火箭必須有大額操作才能緩解這組矛盾,戈登與威少起碼有一人要被列入交易清單,並且,由於戈登的合同額不夠大,交易配平允許的差價不足以讓火箭徹底遠離奢侈稅線,想要確保避稅,送走威少拿到更小的合同是更加可靠保險的手段。

但戈登和威少打得不好,本來不就應該被送走嗎?

是的,但很顯然,火箭交易的目的又不僅僅是爲了省錢,對於一支手握巔峯MVP的球隊來說,補強爭冠是不用想的理所當然的目標。

那麼,已知:

戈登和威少的合同很爛;

火箭在送走兩人的交易裏,需要減持起碼500萬的薪資避稅;

只有豪斯和一個可送出首輪作爲增益籌碼。

想在這種情況下,交易來能夠圍繞哈登建隊的爭冠團隊,對於新總經理斯通來說,這是個太難完成的任務。

所以,爲什麼之前我說塔克都可能被送走——在巨大的薪資壓力下,沒有人是安全了。塔克合同到期後會索要一份大額短約從而加重未來薪資負擔,想到這一節,火箭就有把他打包送走當籌碼的衝動。

在薪資之外,火箭還必須確認一件事情:

以哈登單挑打法爲核心的建隊策略,還行得通嗎?

你不會這麼快就忘記火箭與湖人的那輪系列賽的。儘管威少的存在是哈登被夾擊的理由,但威少不在場時,火箭破湖人夾擊依然不輕鬆。配角處理球能力有限是火箭處理夾擊不好的重要原因,但換一大票配角又不現實,薪資結構決定了未來火箭的配置,不降級就已經是謝天謝地。

這種局面就叫做——積重難返。

有人要說了:“火箭太遷就哈登了,哈登太任性,他需要改變打法,更有擔當!”

哈登的打法和性格有他的侷限性,但這不是火箭積重難返的原因,更像是積重難返的過程中,必然導致的一種結果。

過去三個賽季的時間裏,哈登是常規賽高階數據的統治者,儘管字母哥在19-20賽季綜合攻防兩端後隱隱勝過,但哈登還有比字母更長的出場時間。他是毫無疑問的聯盟現役砍分大王,用最節能的方式最大程度的影響了球隊的運轉。事實上,僅以球隊數據而論,19-20賽季的火箭絲毫不比西部其他季後賽球隊中的任何一支高貴,他們還能一直被保留在爭冠討論的話題之內,唯一的理由就是,他們有哈登。

我不是在這撇清哈登的責任,我的意思是,火箭在付給哈登高薪的同時,也在瘋狂的從他身上榨取價值。在所有得到指定老將頂薪續約合同的球員裏,沒有哪個像哈登這樣可以提供持續的超值貢獻——庫裏、沃爾在養傷,威少的水平如各位所見,利拉德很棒但稍遜哈登半籌,並且嚴格的說,他的大合同要到21-22賽季纔開始執行。再擴大一點範圍,除了詹姆斯,所有薪資超過3000萬的球員,在綜合實力和出場時間之後,都沒有哈登的貢獻大。

事情的另一面則是,火箭也是所有持超大合同球員的球隊裏,唯一一支雙無球隊:

不交奢侈稅;

沒有新秀合同紅利。

並且,火箭也是唯一持有兩個3800萬以上合同的球隊,更屌的是,球隊第三大的合同,還給了跟雙核定位有部分重疊的後衛。

這意味着什麼?

這當然意味着火箭根本沒有餘錢投資在其他資源上。哈登+威少,再加上戈登,三後衛拿走了球隊75.67%的薪資,只有24.33%的錢投資給其他資源,這就不可能覆蓋空間點、鋒線對位者、護筐手、低位肉盾和其他位置的主攻手,只能一切從簡。首先要放棄的就是其他位置的開發進攻能力,因爲這個能力稍微優質一點的,都不便宜,並且在三個後衛都能開發進攻的情況下,對這種資源的需求不高。

薪資結構上的失調,結果必然是,火箭配角普遍性的不會處理球。

接下來我們再看火箭爆出的一些矛盾(我們先不管真假):

塔克對薪資不滿——對不起,就這些錢,三後衛不打散,跟你提前續約等於未來年年交奢侈稅;

戈登對自己的定位不滿——對不起,球隊前兩號後衛合計拿了7900萬,不給他們打給誰打?你能拿到一些主攻戲份本身就是奇蹟;

小裏、豪斯等多人對哈登不滿——對不起,哈登是這支火箭用來取膽汁的黑瞎子,沒他的能力支撐,火箭奇葩的薪資結構就維持不下去,只能供着;

威少對球隊的進攻打法不滿——對不起,這隊的鋒線和內線參與戰術能力太差,杜蘭特或者喬治式的無球大腿並不存在,亞當斯式的喫餅容錯率也沒有。不是三弟掄,就是你掄,球隊人員結構,註定了這個結果。

好了,你又要說了:“如果不是哈登招募來威少,火箭現在還能好一點吧?”

是的,保羅變威少,這件事哈登有不小責任,他對於誰跟自己打球更兼容沒有B數。但火箭的集權化並不開始於威少到來,往遠了說,從哈登來火箭,這支球隊就在不斷把權利向哈登傾斜,這本身沒有問題,隨着哈登實力的提升,能量變大,他就是應該在承擔更大責任的同時,獲得更高的地位,NBA各支球隊的當家核心,莫不如此。

但哈登在火箭似乎又顯得過於至尊了,我們雖然看不到更衣室裏他的態度,僅僅從比賽畫風看,火箭就是極端的衆星捧月風格,所有人看他表演,這樣真的沒有問題嗎?

火箭變成這樣,是三個重大事件推動的結果:

事件1:德安東尼入主,哈登從會傳球的SG變成了真正的PG,火箭球風完全變成了大核心持球面筐驅動;

事件2:零錢換整,得到保羅,讓火箭有了兩個大核心;

事件3:保羅獲得續約大合同,火箭主體薪資集中於兩個持球手,同時保羅水平出現下滑,球權又進一步向哈登傾斜,哈登徹底變成當代不可思議的一己之力型砍分怪物。

在2018年夏天保羅簽下大合同之前,火箭的整體勢頭一直是向上的,這說明他們的思路本沒有錯誤。事實上,火箭打法的兩個基本原則,都是典型的資源優化策略,包括:

開發進攻完全交給頂級持球大核心,避免了半吊子持球手拉低效率;

魔球出手,最大化了投籃效率。

在總資源有限的情況下,這兩個優化原則,其實幫助火箭來到了一個超出預期的位置——65勝,跟歷史級超配的宇宙勇打到第七場,這還不牛逼?

結果2018年夏天之後,一切都變了。

這要怪誰呢?怪保羅下滑?還是哈登心急,沒能再等保羅一年?

不是具體某個球員的問題。最大化效率的原則,都是反人性的,長久維持總會出事情。說的形象一點,如果你能制定一個嚴格的減肥計劃,一直堅持水煮或清蒸,低碳水低鹽,不攝入任何高糖、高油食品,那麼你一定能瘦下來。問題就是,你可能會覺得,生活也就沒有了滋味,並且,你也未必就是健康的。

火箭就是這麼個狀況,把所有降效的東西都拿掉,結果雖然是球隊整體增效了,在單一角色裏打球的球員們卻覺得沒意思了。由於結構單一呆板,也就沒有了應對變化的能力——不管在什麼領域,多元化都比極端化更能適應各種不同的局面——於是,火箭必然會成爲一支只有一種姿勢贏球的球隊。

我們把整個思路再捋一遍:

在總體資源有限的情況下,球隊必須尋求最大化利用資源的方式;

球隊走向集權,核心球員用掌控全部進攻權限的方式,在有限的資源下維持了球隊的表現;

核心球員權限太高,配角權限太低,必然造成地位落差,以及球隊對核心球員的高度依賴,於是核心球員變成了高度特權的球員;

當核心球員在現有資源之下,無法帶領球隊更進一步時,球隊的贏球邏輯失效,只能尋求變化;

尋求變化時又發現,球隊已經走得過於極端,無法掉頭;

於是,等待火箭的,只能是矛盾的集中爆發——矛盾早就存在了,只不過在這個當口,有些人,或者所有人,覺得不必隱藏了,因爲巨大的變局必然到來,現在相互指責,不過是衆人在這次大崩潰裏,盡力去撇清自身責任罷了。

說到這裏,你再想一想火箭的矛盾根源在哪?

團隊的發展說到底是兩件事:

第一件事,把餅做大;

第二件事,把餅分得公平。

現在餅不能變大,有本事的人還分走了絕大部分的餅——哈登、保羅(威少)——其他人要麼接受一塊小餅,要麼滾蛋——阿里扎:好的——讓接受小餅的人頂替他的位置——豪斯:歐耶——接受小餅的人自然能力不行,於是拿大餅的人就要幹越來越多的事情,越來越被倚重,恨不得領導天天跪在他家門口求996。

這樣的團隊,格局只能是越來越小。

說白了,爲什麼不能把餅做大呢?

對不起,不能......

當然,老闆不願花錢是他的自由,球隊是他的,搞得雞飛狗跳也是他的損失。只不過,正常的人都應該找準自己的定位,幹跟自己配套的事情。NBA絕大部分老闆都不情願交奢侈稅,但他們也守規矩:

當球隊擁有聯盟頂級球星,來到了爭冠窗口期時,通常會給一腳油門,花錢搏一搏;

如果死活都不想交奢侈稅,通常會提前想辦法避免薪資陷入尷尬的局面,比如,送走薪資可能會躍遷的球星,或者實在談不下來時,忍痛放走。

火箭呢?

既不想交稅,還全聯盟獨一家的手持兩份35%比例工資帽的指定老將頂薪,竟然還宣稱想要奪冠,這跟小紅書上拼單的“名媛”,以及PUA的展示面,有異曲同工之妙了。

火箭的出路在哪?

出路1:換個有錢的大老闆,這是從根源上解決問題的方式。但天下大亂時,皇帝問策於大臣,大臣不可能說“要不就改朝換代吧”。火箭的事情根本上還是費爾蒂塔的事情,他自己不想賣球隊,誰也拿他沒辦法;

出路2:交易哈登,打破火箭已經形成的僵化的球隊結構,重新再造餅。對於火箭來說,這可能是個不情願的選擇,因爲這意味着火箭要在若干年時間裏失去競爭力,費爾蒂塔就等於高位接盤。從目前傳出的新聞看,火箭與哈登之間的關係鬧到什麼程度說法不一,但雙方一定都動過分手的念頭是真的,只不過兩邊還在尋找更合適的解決方案。關於交易哈登的方式和預期下家,等我觀察一下市場動向再寫;

出路3:交易威少。除非哈登被交易,不然的話,不管是否交易戈登,威少都必須被送走。從薪資層面到技術層面,威少都已經跟這支球隊格格不入,傳出他與哈登之間的矛盾,實際上是主動破除了火箭送走他的顧慮。儘管交易威少不能給火箭爭冠帶來實質性的補強,但火箭未來的交易操作卻因爲他的大合同變成了更小的合同,甚至多份零散的合同,而重新擁有了靈活性。不管火箭未來是哈登+一個比威少便宜的核心+配角模式,還是哈登單核+配角模式,火箭能勻出來投資在配角上的錢都更多了。這依然不夠幫火箭拿到總冠軍,但球隊轉變打法,釋放核心權限,緩解球隊矛盾的目的,卻可以達到。

對於尼克斯追求威少的心態和方法,可以參考昨天保羅的文章:

最後,說幾句哈登自身的問題。

哈登的比賽方式,有點像拿着高薪但每天要在辦公室瘋狂加班的社畜,一方面,他是家裏的經濟支柱,家庭成員靠着他纔來到了本來無法觸及的生活水平;另一方面,他因爲壓力大,責任重,也要求全家配合他的習慣,遷就他的情緒。他不想幹家務,不想輔導孩子功課,更加不想解釋爲何忘了結婚紀念日。

於是,全家都不開心。

其實,本事這麼大的人,把辭職信摔在老闆臉上,罵一句臭傻X就完事了——邁出這一步之後會發現,世界真的很廣闊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