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港師說“英國爲消滅鴉片才攻打中國”,後果來了!

歪曲鴉片戰爭歷史的香港教師被取消註冊,校方:涉事教師已離職

綜合香港東網、星島網11月13日報道,香港教育局12日宣佈,一名涉扭曲教導鴉片戰爭史的小學教師被“釘牌(取消註冊)”。該名教師曾在教學影片中聲稱“英國對華髮起鴉片戰爭是要消滅鴉片”。辦學團體嗇色園證實,涉事教師當時於可立小學任教,已在上個學期離職。

報道稱,香港教育局今年9月才取消一名任教於九龍塘宣道小學的教師註冊資格,有關人士涉利用教材散播“港獨”信息,這是教育局首次以“專業失德”作出“釘牌”決定。不到兩個月,香港教育局再向可立小學小二常識科的教師作出同樣懲處,後者涉在4月停課期間的網上教學中,聲稱英國是“爲消滅鴉片”而向中國發動鴉片戰爭,完全扭曲中國爲禁菸而被英國侵略的史實,坊間稱教師所教授的內容涉“賣國”。

香港教育局12日公佈該名小二常識科教師的被“釘牌”原因,稱其教授的多項歷史事件時,“輕率地隨意加入個人的胡亂推斷及猜想,甚至以完全無稽的想法來傳授知識”,在爲學生錄製自學課件時,更“出現錯誤及怪異的旁述”。

教育局12日發出的新聞稿還曝光了該教師其他扭曲歷史的教學內容,如在講述中國四大發明中的造紙術時,將古人研發紙張的目的,說成是代替龜板、動物骨頭等做記錄以“防止動物絕種”,教育局直斥這些教授內容是“無稽之談”。

教育局質疑教師未有認真備課,因學校有提供備課錦囊,“只要稍爲嚴謹及用心,不難找到正確的歷史資料”,而教師只憑自己個人輕率的、甚至完全無稽的想法來教導學生,是嚴重的專業過失,敷衍塞責。教育局認爲,上述嚴重錯誤反映有關人士完全沒有教授學生的基本能力,亦沒有擔任教師的應有態度,“不能把學生交給這樣的教師”。

教育局表示,學校已作出相應懲處。辦學團體嗇色園回覆東網查詢時稱,涉事教師已離職,現在已不在可立小學任教。

東網報道提及,教育評議會主席何漢權表示,此次曲解鴉片戰爭史實的教學內容“錯得好離譜”,何漢權稱小學生年紀雖小,但錯誤理解會影響深遠。他又表示,長久以來教育界曾出現嚴重失德、失言個案但未有處理,容易令外界質疑教師的教學專業,所以認爲此次做法合理,能以正視聽,同時有助提升教育界形象,還謹言慎行的教師一個公道。

教育工作者聯會主席黃錦良表示,此次被“釘牌”的教師,涉及性質與宣道小學教師不同,因此次針對的是教師的知識水平、對學科的理解及備課不足,更多是教學專業,事件曝光時,出現政治入侵校園的情況,故很快成爲社會焦點,而這無疑會令家長對教師失去信心,所以教育局爲維持教育質量而有此舉動。

此前報道

香港小學老師網課上竟稱“英國爲消滅鴉片才攻打中國”,校方稱正在處理

據香港“大公文匯全媒體”4月29日報道,香港一位家長陳女士(化名)爆料,她28日與孩子一起觀看小學二年級常識的網課視頻,教師講到《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這一課時,公然歪曲歷史,將鴉片戰爭的起因說成是“英國以禁菸爲由派兵攻打中國”,事件引起家長震驚,痛批該教師公然誤導學生,要求校方和教育局嚴懲相關教師。

報道稱,陳女士表示,28日與孩子一起觀看小二常識的網課視頻,發現授課教師講到鴉片戰爭的起因,描述“英國想以禁菸爲理由派兵攻打中國。爲什麼他們要這麼做呢?就是由於英國發現中國當時很多人吸菸,吸食菸草,這個問題相當嚴重,所以他們爲了消滅這些叫做‘鴉片’的物品,就發動了這場戰爭。”

報道提到,衆所周知,真實的歷史是“英國爲了扭轉對華貿易逆差,向中國走私鴉片獲取暴利,爲打開中國市場大門,英國藉口1839年6月林則徐的虎門銷煙,而發動侵略戰爭。”陳女士嚴重質疑相關教師的專業操守,蓄意篡改歷史,顛倒黑白,要求校長對相關教師做出處分。

報道稱,陳女士還表示,課程配套教材《朗文常識童看歷史2C》一書中,在介紹內地民生百態時,只選用年代久遠的北京霧霾和雲南地溝油的負面新聞,缺乏正面案例,反映教材編寫者對內地缺乏瞭解。此外還讓學生蒐集內地旅客與香港市民發生衝突的新聞報道,並向全班分析彙報,有刻意放大兩地矛盾之嫌。

“相關教師在介紹在國旗和國徽時照本宣科,難以讓學生有深刻印象,而關於內地的負面新聞,則讓學生進行深度分析。”陳女士稱,小二的學生還沒有足夠的分析能力,難以作答,質疑相關偏頗的教材和教育方法,是否想引導學生產生“仇中”思想。

陳女士認爲,現時政治已經滲透校園,校方應謹慎選擇教材,加強對教師的監管,推行國民教育,培養學生的國民身份認同感。相關教師應在課本案例基礎上,補充更多內地當下發展概況,令學生對國家有一個更全面的認識。

另據香港“橙新聞”報道,涉事嗇色園主辦可立小學稱,校方正處理事件,稍後才能回覆。而香港教育局則暫未有回應。

港師說“英國爲消滅鴉片才攻打中國”,後果來了!

關於鴉片戰爭的歷史,香港的課堂上已不是第一次出現“狀況”。去年10月,一份來自浸會大學附屬學校王錦輝中小學的中國歷史科九年級閱讀材料《爲什麼中英爆發鴉片戰爭?》在網上流傳,其內容聲稱鴉片戰爭源於中國和英國出現政治、貿易體制及司法制度衝突,但隻字不提英國大量輸入鴉片令中國白銀外流、鴉片毒禍令中國人沉淪,反批中國“傲慢”,疑將戰爭合理化,令人憤怒。

當時不少市民感到震驚。有人在社交媒體留言怒問,“鴉片戰爭裏的鴉片呢?”教評會主席何漢權稱“無徵不信,孤證不立”,單面敘述當時中國之腐敗,卻不提19世紀大英帝國的霸道、東印度公司的橫行、重商主義的貪婪以及殖民主義的跋扈,試圖得到“中國被打是理所當然”的結論,“不是這樣換位思考的”。他認爲歷史科在整理文件、文獻上應該有嚴格要求,不是提供如此單薄的材料,將一些講述“中國如何黑暗”的個人看法放進教材內,這樣實在有欠專業。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