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血,可能是很多人都有過的經歷。初次便血時,大家都會被嚇到,着急地網上查詢,或在線問診諮詢。

便血到底是怎麼回事?

針對便血,簡單跟大家科普一下吧。

“便血”原因非常多

便血是指大便帶血或肛門排血。

血可以分爲暗紅色和鮮紅色兩種情況;大便帶血又分爲大便表面有血跡及大便和血混合在一起兩種情況。

便血早發現早就診

大便表面上一條一條鮮紅色血跡,多是痔瘡出血,“掛”在大便上面而產生的。如果大便表面沒有膿液或粘液情況,大家基本可以放心。注意飲食,避免辛辣刺激食物,適當休息,避免久坐,保持大便通暢即可。

大便結束後,可以看見血從肛門滴落或呈細線狀噴射出來,場面有時會比較嚇人。此時也不必緊張,先用紙巾將脫出肛門的痔推入肛門,再用溫水清理肛周。這時候,絕大多數出血會自然停止。建議就醫,輔以藥物治療同時改變生活習慣。

大便表面沒有血,但手紙上帶一抹血跡,這種情況更多見,也更不用緊張。很多這種情況下是因爲用紙巾反覆使勁擦拭、清潔肛門造成的,可以試着用不含酒精的溼紙巾輕輕擦拭。不必就醫,飲食調節即可。

哪種便血更可怕

◆如果大便和血混合在一起,也就是血和大便像被攪拌過一樣,說明血是來自結腸距肛門較遠的地方。有必要尋找到出血的原因,雖然這並不一定很容易,但腸鏡,胃鏡檢查還是很有必要的;

◆排出的血,顏色暗紅或發黑;

◆大便表面或便內混雜有膿液,粘液,甚至壞死組織樣不明內容。即使沒有便血,也建議腸鏡檢查;

◆沒有大便排出的情況下肛門排血時;

◆排血量較大,或長期反覆發生便血時;

◆有貧血情況時;

◆大便變扁,變細,並伴有暗紅色血跡,膿液,粘液等情況時;

◆伴有腹痛,腹脹,消瘦,無力等症狀時;

出現上述情況,建議患者做腸鏡,排除腸道腫瘤,息肉,腺瘤,憩室,套疊,血管畸形,異物損傷等情況,並採取相應治療。

分辨便血很重要

便血表面上很嚇人,但實際上,絕大多數便血,都是來自於痔瘡,肛裂,肛門皮膚。因此,大家沒有必要見到便血就懷疑自己有腸道腫瘤。

但是,關注自己的大便顏色,性狀,有無便血,血的顏色,量,有無伴有其它內容等,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事情。它可以反映身體機體的一部分情況,幫助早期發現腸道不良徵象,及時就醫,具有重要的價值。

小貼士

一般情況下,建議普通人羣在50歲以後,每十年做一次胃/腸鏡檢查,通常這樣是很安全的。

如果直系家屬有胃腸道腫瘤病史,建議提前到40歲開始胃/腸鏡檢查。然後中間間隔的9年,每年做一次大便隱血試驗。

作者:武漢同濟醫院 腸胃外科 黃丹 副主任醫師

(除標註外,圖片來源於網絡)

編輯|田娟

策劃|蔡雄、蔡敏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