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白銀網11月13日訊】今年第三季度,全球央行近十年來首次成了黃金的淨賣家。然而,根據景順公司(Invesco)的一份報告,全球央行預計將繼續嚴格控制其黃金儲備。

景順公司是一家國際性投資公司,其在八月至九月之間進行了一項央行調查,當時金價升至了2000美元/盎司上方的歷史新高。

據調查結果顯示,參與者預計央行黃金儲備在未來12個月將繼續增加。

同時,調查指出,新冠疫情並未影響央行對黃金的看法。報告稱,約25%的受訪者認爲黃金是一種更具吸引力的資產。

報告指出,一家非洲央行表示,目前的金價使持有黃金看起來失去了吸引力。

至於爲什麼大多數央行仍認爲持有黃金是有價值的,報告解釋稱,一個重要的因素是資產多樣化。

報告稱:“對資產多樣化的期望預計將繼續推高人們對黃金以及美元和美國國債以外的其他貨幣替代品(包括中國和歐元區)的興趣。

增加黃金對各國央行吸引力的其他因素包括金融風險上升和低利率

報告中稱:“八名受訪者表示黃金在投資組合風險的貢獻與他們的央行關係密切,央行中有幾家持有大量黃金的機構,負責14億美元的投資。

至於各國央行在哪裏購買黃金,調查顯示,絕大多數參與者是在全球市場交易,而不購買國內生產的黃金。然而,約三分之一的央行預計未來兩年內將在本國購買。

展望央行的黃金儲備的未來,調查顯示,儘管央行態度仍有猶豫,但央行對持有黃金交易所交易產品(ETF)的興趣日益增加。

報告稱:“央行對黃金ETF持有積極態度,但只有少數國家對黃金etf有積極的投資興趣“。

報告指出,美洲的一家央行可能在兩年內將其外匯儲備轉入至ETF。亞洲的一家央行看到了五年內持有黃金ETF的潛力。

然而,全球央行指出, ETF面臨的重大風險是流動性和安全性。

一位來自歐洲的儲備經理在報告中闡述了他們的想法,認爲“紙”黃金不如實物黃金那麼安全。

中國白銀網編譯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