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方山縣,談起中藥材人們第一個想到的肯定是秦宇。秦宇今年28歲,一個樸實憨厚的男子漢,沒有太多的狂言傲語,艱苦的生活環境錘鍊了他堅強剛毅的性格,由於他勤勞,積極肯幹,他帶領父老鄉親從貧瘠的土地中刨出了“金娃娃”,成爲中藥材種植的致富帶頭人。

善捕商機的有心之人

1993年,秦宇出生在方山縣圪洞鎮糜家塔村,2011年,秦宇中專畢業後他選擇了創業。之後,秦宇背起行囊遠赴北京打工。隨着父母年齡的增大,秦宇內心有了不安,幾經思考,痛下決心回家鄉創業。

秦宇是個有心人,也是個謹慎的人,幾年的打工生涯練就了他對商機敏銳的嗅覺,在經過市場行情考察,深入該縣中藥材種植戶家中瞭解中藥材的種植和銷售情況。當獲悉,方山縣緊緊圍繞“強龍頭,建基地,創品牌,拓市場”的思路,採用“公司+基地+合作社+農戶”的模式,大招商、招大商,積極引進大中型國有企業“引鳳築巢”,努力實現種植、加工、倉儲、銷售四輪驅動全產業鏈推進,帶動全縣中藥材種植,力爭“十三五”末發展到20萬畝,將方山建成輻射晉、陝、甘、寧、蒙五省的“中藥材生產基地縣”時,2014年初,秦宇開始了創業,他和朋友合作種植中藥材,開始了他的土地生財小康夢。他和朋友每人先後投入了50餘萬元流轉土地300多畝,嘗試着種植了豬苓,但因爲氣候條件,短時間內不能受益,每年只有投入,沒有收入。

面對挫折,朋友們也紛紛退出。妻子馮偉華看到丈夫在土地裏甩錢,妻子要外出打工。秦宇不同意,夫婦倆有了分歧開始了冷戰。首次種植失敗的秦宇仔細分析了原因,得出了結論,自己栽種的品種不對,經驗不足。

勇闖新路的執着之人

2016年,秦宇通過參加方山縣農委舉辦的新型職業農民和中藥材種植戶培訓班,學習了《新型職業農民政策解讀》《發展靠創新,致富靠素質》《中藥材產業發展》《幾種常見中藥材的栽培管理技術》《中藥材採收和加工》《根莖類藥用植物優質高產主要因素及栽培技術要點》《農產品質量安全生產》《遠志、黃芩、防風、半夏等幾種常見中藥材的栽培與管理》等書本知識,聆聽了專家教學,瞭解了相關政策和中藥材產業發展前景,認識到成立合作社對中藥材產業發展的重要性。通過學習培訓,更堅定了秦宇發展中藥材產業的信心。

2017年春天,秦宇做通妻子的思想工作,自己馬坊鎮條則焉和李家灣村流轉鄉親們的土地800多畝,栽種了200畝黨蔘,育了黃芪600多畝。辛勤付出終會有回報,半年下來,秦宇出售部分苗子,收入40多萬元。

土地刨出了“金娃娃”的消息一下子就在方山縣傳開了,鄉親們開始對秦宇刮目相看。2018年,馬坊鎮油坊溝、楊家溝村裏的大多數年輕人都出門打工,只留下了婦幼老人,許多土地便空閒下來,秦宇便以每畝每年100元的價格,流轉了65戶老百姓的540畝土地,栽種黃芪300多畝,直播黃芪200多畝。這些中藥材大多一至兩年就受益了。黃芪育苗畝投入4200元,畝產500公斤,畝收入7000元,純收入2800元;黃芪移栽畝投入2100元,畝產600公斤,畝收入3600元,純收入1500元,黃芪種植經濟效益遠高於糧食作物。秦宇觸摸到了土地裏的小康夢。

爲了打響自己的品牌,秦宇於2017年5月創辦了方山縣民殖源種養專業合作社,走出了一條以種植中藥材的新路子。

反哺鄉鄰的有爲之人

初嘗創業甜頭的秦宇並不滿足於自己的富裕。自己富裕不算富,要帶動羣衆共同走上富裕路,一直是縈繞在秦宇心頭的一個夢想。“在土地上種農作物,確實趕不上種中藥材,老百姓要從土裏刨出金子,還得種收益更好的中藥材。”秦宇又流轉了馬坊鎮四皓村和積翠鄉孔家莊村的600畝閒置的土地,分別種植黃芪、黨蔘、柴胡等中藥材,僱傭村裏在家留守的鄉親們在自家土地上幫助種植中藥材,秦宇的600畝中藥材,爲勞作的鄉親們每年開出的工資就達20多萬元。現在,很多村裏留守在家的老人婦女們在家門口就業,有事做,有錢賺。

“在發展中藥材產業上,縣財政對集中連片50畝以上多年生中藥材的種植主體(公司、合作社、家庭農場)或種植不達50畝的貧困戶,採取末端按質獎補,每畝補助1000元,調動羣衆種植和管護中藥材的積極性。同時瞄準省市投資政策,積極向上爭取資金,帶動中藥材產業發展,並向銀行注入風險補償金500萬元,撬動銀行扶貧貸款,重點扶持中藥材產業種植大戶。建立了政府、企業、農戶三方合作共贏的機制,由政府出面進行擔保,讓公司與農戶簽訂利益共享、風險同擔的合作協議,既解決了企業原材料供應不足的難題,又解決了羣衆前期投入和後期銷售的難題。”秦宇說,合作社成立之初,以市場爲導向,以質量爲生命,以創新爲動力,以帶動農民增收致富爲己任,以當好中藥材種植龍頭企業爲目標,走“合作社+農戶”的路子,對中藥材種植散戶,提供產前、產中、產後全程技術服務。產前同種植戶一起分析市場需求,嚴把種子質量關,推薦經過發芽試驗的優良品種;產中深入田間地頭實地指導、傳授技術,解決種植、管理過程中出現的問題;中藥材收穫季節,合作社採取統一回收,統一加工銷售的方式,幫助種植戶節約成本,增加收入。

據瞭解,目前,合作社社員從成立之初的5戶發展到現在的50戶,黃芪、黨蔘的種植和育苗面積達3000餘畝,帶動農戶種植面積528畝。合作社產品在2017年8月4日進行了有機認證。合作社實現總收入50萬元,盈餘25萬元,其中可分配盈餘2019年向社員返還10萬元,佔到了可分配盈餘的45%。社員人均收入比當地農民人均純收入高20%。

秦宇有一個大的小康夢,他想建一箇中藥材粗加工廠,形成產供銷一條龍的中藥材產業。屆時,方山縣的年輕人都會在自己的土地裏打工、在家門口就業。

現在,隨着農戶的不斷加入,計劃到2021年,合作社發展中藥材5000畝,秦宇正逐漸地在土地上實現他的小康夢。(記者:肖繼旺)

來源:今日方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