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天貓“雙十一”,廣西人花了97億元!“雙十一”之後帶來的不僅是送貨高峯,也同樣是拆箱高峯。伴隨着大量的商品而來的是成千上萬的包裝紙箱等快遞垃圾,海量快遞包裝垃圾怎麼解決?廣西的電商及快遞公司在包裝、配送、回收等環節開始採取哪些綠色舉措?快遞綠色轉型路上還有哪些需要破解的難題?對此930記者進行了一系列的採訪。

“雙十一”快遞紛紛到貨有些包裝盒被扔進垃圾桶有些被回收處理

11月10日,在南寧興寧區某小區門口記者看到,小區大門前的空地上聚集了3家不同企業的快遞配送員,有居民陸陸續續出來領取包裹。

有的居民領取包裹後,邊走邊拆開快遞,順手把快遞包裝袋扔進了垃圾桶。當然也有部分居民在垃圾分類的倡導下,打算把快遞盒子攢起來,再投放到垃圾分類回收點。南寧市民古女士:“一般我會把快遞盒分類放在陽臺,存夠量之後再拿去小區回投點去放,還能換點錢,小區都有這挺方便的。” 南寧市民黎先生:“我媽習慣把快遞紙皮收起來,湊夠一定數量後,再拿去回收點賣,這也能掙點買菜錢。”

在南寧青秀區新竹小區裏的某快遞營業網點,門口一旁放置着一個快遞包裝綠色回收箱,記者注意到,有兩個投遞口,內部也分爲兩個回收格,一個是塑製品填充物回收口,一個是紙質品包裝回收口。

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紙質品投放口用於紙箱等包裝的回收,塑制類投放口用於可重複用的包裝袋、泡沫箱等塑料包裝的回收,還有一個收納筐則放置在回收箱的側面,用於氣泡膜等包裝緩衝物的回收。

用戶寄包裹時,如果沒有紙箱,快遞員就會把這些回收資源二次利用,起到一個節約資源的作用。

工作人員還告訴記者,這個“綠色回收箱”很“吸粉”,不少是居民取了快遞之後都會把快遞紙盒放置到回收箱裏,而一些無法再循壞使用的快遞盒或填充物,會聯繫垃圾處置公司,進行處理。

普通塑料包裝需要上百年才能降解 綠色環保的快遞包裝亟待普及

相關資料顯示,我國快遞業每年消耗的紙類廢棄物超過900萬噸、塑料廢棄物約180萬噸,並呈快速增長趨勢,包裝廢棄物對環境造成的影響不容忽視。

11月10日,記者在南寧興寧區的一家順豐快遞網點看到,快遞員正在對一件準備寄出的化妝品包裝密封,除了一層厚實的顆粒氣體填充物之外,又用膠帶在它的四周饒了幾圈。最後裝進快遞盒子裏,用膠帶封口密封起來。

當記者詢問,有沒有更環保的打包方式?快遞員坦言,“爲了保障寄件品不受損壞,需要按照規定包裝。”

記者:“現在有無膠帶的封裝箱,你們這裏有嗎?”

快遞員:“目前我們這裏沒有,都是要膠帶捆的。”

以快遞包裝爲例,常用的透明膠帶、塑料袋等材料,主要原料都是聚氯乙烯,埋在土裏需要上百年才能降解,會對環境造成不可逆轉的損害。

廣西郵政管理局曾集體約談快遞企業 開出首批綠色環保行政處罰

針對快遞綠色環保的問題,國家郵政局在2020年大力實施"9792"工程,也就是在今年底前力爭實現45毫米以下"瘦身膠帶"封裝比例90%、電商快件不再二次包裝率70%、可循環中轉袋使用率90%、全國新增2萬個包裝廢棄物回收裝置的郵政快遞網點,目前這些工作在廣西的整體推進狀況如何?取得何種成效?930記者採訪了廣西郵政管理局黨組書記、局長韋慧。

廣西郵政管理局預計,今年“雙十一”廣西發出的包裹總量約有2000萬件,進入廣西的包裹約有5000萬件。

廣西郵政管理局黨組書記、局長韋慧介紹,在今年6月和9月,廣西郵政管理局分別對中國郵政、順豐、圓通、京東等15家品牌快遞企業廣西總部進行集體約談,要求企業提高“瘦身膠帶”封裝比例及循環中轉袋使用率,同時,開展郵政業重金屬和特定物質超標包裝袋專項治理監督檢查,其中貴港有2家快遞企業、桂林有1家快遞企業因違反《郵政業寄遞安全監督管理辦法》,沒有按規定向協議用戶書面告知封裝用品和膠帶應當符合國家相關環保要求,開出了廣西全區首批郵政業綠色環保行政處罰,3家企業共被罰款4000元。廣西郵政管理局黨組書記、局長韋慧:“我們是要求作爲快遞企業提供服務,要在協議簽訂的時候要向上遊的電商或者是廠商要告知有關的環保的要求,如果沒有告知,就違反了相應的規定,可能也會造成相關的上游企業它對環保的重視程度不夠,或者是在有些包裝方面就會採取一些過度包裝的做法,所以我們對這方面還是進行處罰。”

據廣西郵政管理局統計,截至今年10月底,廣西全區郵政快遞企業瘦身膠帶封裝比例約爲98.26%,電商快件不再二次包裝率約83.21%,循環中轉袋使用率約95.02%,郵政快遞網點設置包裝廢棄物回收裝置1563個。

廣西郵政管理局黨組書記、局長韋慧告訴記者,除了推廣使用快遞輕裝箱和窄膠帶,從2017年開始廣西部分網點還積極使用更低碳環保的免膠帶可循環封裝箱,但目前並沒有大範圍使用,推廣需要一定的時間。廣西郵政管理局黨組書記、局長韋慧:“成本是一方面的因素。另外客戶、消費者使用起來可能也有一點擔心,免膠帶快遞箱可能他們在使用過程當中,接受程度還沒有達到一定的推廣的量。當然我們也在積極的推進,也有不少企業在做這些工作。”

一方面是提倡快遞包裝“綠色瘦身”不要過度包裝,另外一方面快遞企業和消費者、寄件人擔心物品在運輸過程中會損壞,這一矛盾該如何解決?廣西郵政管理局黨組書記、局長韋慧:“一方面是大力宣傳,加強培訓,另外還是要上下游聯動,電商企業,也要做好綠色減量化的工作。另外郵政快遞企業也要提高技術含量,加大自動化設備的應用,使得郵政快遞在運輸中轉,各個環節當中,減少損壞,能給消費者和快遞業務員一個信心,也就是說,在符合國家相關規定,在減量化包裝的條件下,快件也能給平穩安全的送達。”

從長期看,快遞綠色包裝的推行,依然需要遵循市場規律,尋求商家、快遞企業和消費者間的利益平衡。如此,新環保模式才能得以持續、有效運行。而快遞行業的轉型經驗,也能給外賣等新場景消費提供借鑑,從而爲整個社會的環保事業作出貢獻。

記者:周娜、文昌 文章版權歸930老友記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