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7日上午9時至下午3時,惠靈頓海濱活動中心內熱鬧非凡,一年一度的惠靈頓“非洲日”慶典(Africa Day 2020)在此舉行。逾3000名惠靈頓市民前來觀看歌舞、品嚐美食,感受火熱的非洲文化風情。新西蘭國會議員保羅·伊戈爾、克雷格·歐康納,新西蘭少數民族事務辦公室主任阿努沙·古爾勒,埃及駐新西蘭大使蒂娜·艾爾·沙希,惠靈頓市長安迪·福斯特,惠靈頓警察局傷害預防專員克林特·沃克等嘉賓出席活動。

安迪·福斯特在致辭中表示,2020年惠靈頓“非洲日”活動原定於今年5月舉行,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被一再推遲至11月份舉辦,希望各族裔觀衆珍惜這歡聚一堂的機會,樂享疫情陰霾下這來之不易的多元文化慶典。

福斯特市長致辭(攝影:張健勇)

隨着第七屆惠靈頓“非洲日”拉開序幕,惠靈頓非洲社羣理事會會長——被譽爲惠靈頓“韻律之王”的剛果裔鼓手山姆·馬贊扎、惠靈頓中國文化中心二胡教師李採奕與新西蘭架子鼓演奏者——惠靈頓中國文化中心對外聯絡事務負責人文德·庫克聯手炫技,二胡與非洲鼓、架子鼓的 “混搭”演奏,讓三種來自不同文化背景的樂器碰撞出奇妙的火花,讓現場觀衆領略到多元文化交織融匯的“跨界”組合,成爲慶典活動的亮點。

三種樂器“混搭”演奏(攝影:張健勇)

合奏表演結束後,架子鼓手文德·庫克依舊難掩興奮之情,稱自己與另兩位演奏者有着不同的文化和職業背景,三人因惠靈頓中國文化中心的一場演出活動而結緣,今年3月份三人便構想着同臺合作,但演出計劃因疫情關係被擱置了數月。直至下半年,新西蘭疫情有所緩解後,三個人終於聚首,堅持着每個月見面排練一至兩次的頻率,最終在惠靈頓“非洲日”活動上順利完成了這場源自不同文化背景的樂器“混搭”合奏。

惠靈頓中國文化中心爲“非洲日”活動隨後奉上一系列精彩的器樂、舞蹈表演:竹笛教師孫雁書用一把竹笛演繹塔吉克民族風情樂曲《帕米爾的春天》;舞蹈教師楊迪雅上演了豪邁大氣的蒙古族筷子舞,柔美中彰顯力量;舞龍舞獅教練文森·林用口琴吹奏出新西蘭觀衆耳熟能詳的名曲《奇異恩典》,收穫陣陣掌聲。

各族裔奉上精彩節目(攝影:張健勇)

歡快熱烈的非洲音樂及舞蹈貫穿了全天活動,來自南美洲、亞洲、太平洋島國等近十個族裔、社區的精彩演出令慶典錦上添花。融合多重音樂風格、在惠靈頓地區小有名氣的樂隊拉斯·尤達文化使團(Ras Judah & Culture Embassy),非裔合唱團拉拉·辛普森(Lala Simpson and Choir),以及惠靈頓當地多個雷吉樂隊(Reggae)和說唱團體都帶來了熱情洋溢的歌舞表演。

慶典活動吸引各族裔觀衆(攝影:張健勇)

惠靈頓非洲社羣理事會會長山姆·馬贊扎稱,“非洲日”慶典在惠靈頓已經走到了第七個年頭,這場慶典不僅是非洲社羣自己的節慶活動,更是整個惠靈頓地區各族裔的文化盛事,他尤其喜愛自己與惠靈頓中國文化中心樂手們的“跨界”合奏,希望今後繼續開展合作,將多元文化融合玩出新花樣。

惠靈頓中國文化中心主任郭宗光表示,近年來惠靈頓中國文化中心秉承創新理念,在文化融合上進行了一系列嘗試與摸索,在今年3月份的聖帕特里克節慶活動上,一場將中國傳統舞獅、鼓樂表演與西方架子鼓、非洲鼓融爲一體的“跨界”獅鼓大戲,便收穫了諸多好評,此次二胡、西洋架子鼓與非洲鼓的“混搭”合奏,亦是一次全新的嘗試,既彰顯出不同文化彼此交融的可能性,又爲惠靈頓中國文化中心拓展活動模式提供了諸多靈感,希望藉助線下演出的難得契機搭建起多元文化創新共融的平臺,在中新兩國文化交流歷程中結出友誼的碩果。

中國文化中心口琴獨奏(攝影:張健勇)

中國文化中心竹笛獨奏(攝影:張健勇)

中國文化中心蒙古族舞蹈(攝影:張健勇)

(來源:惠靈頓中國文化中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