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新時代 車聯新生活",11月11日-13日,由北京市人民政府、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安部、交通運輸部、中國科學技術協會聯合舉辦,全球智能網聯汽車領域內規模最大、級別最高、影響力最大的國際交流平臺——世界智能網聯汽車大會在北京如期舉行。比亞迪產品規劃及汽車新技術研究院院長楊冬生繼2019年後,再次受邀出席2020年世界智能網聯汽車大會。

12日下午,楊冬生先生與安波福亞太區總裁楊曉明,博世底盤控制系統中國區總裁陳黎明,理想汽車聯合創始人、總裁沈亞楠,廣汽新能源技術中心主任許俊海等行業重量級嘉賓就"智能化與電動化的融合發展"開展高端對話,深入探討智能網聯汽車的發展新圖景,剖析發展新問題。

比亞迪與行業上下游共同探討市場變化與機遇 展現"開放生態"格局

在疫情的影響下,汽車行業銷量從7月份纔開始慢慢回暖,但是,危機中往往也隱藏着機遇。今年,搭載了全新智能網聯繫統DiLink3.0的比亞迪漢受到了市場的熱捧,新能源汽車市場已經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成爲了以消費者自主選擇和以市場驅動爲主、政策驅動爲輔的格局,新能源汽車市場正在走向健康。

"新能源的轉型會帶來市場的轉型,也帶來市場的重新洗牌。互聯網車企的興起,有很多我們值得學習的地方。我們作爲傳統車企也在深耕我們的技術,讓產品更加互聯網化。我們將加大我們的智能網聯、智能座艙、智能駕駛輔助的投入,在智能化、電動化上有更好的產品推向市場。"楊冬生說。

更開放的生態體系,更舒服的交互方式,更個性化的服務體驗將是未來智能汽車的關鍵。比亞迪整合汽車上下游的產業鏈,提升了整個行業的融合性。今年以來,比亞迪DiLink系統與華爲、美的等多個品牌的跨界合作,展示出了比亞迪在智能網聯領域"開放生態"的決心和格局。

傳統汽車角色轉變 比亞迪以消費者安全爲中心發展智能汽車

眼下,互聯網、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等爲代表的新興技術,不斷推動傳統汽車向"移動智能終端、數字空間、儲能單元"等角色轉變。比亞迪作爲智能化和電動化方面的領跑者,對此有着非常獨到的見解。

"只有電動的、新能源的並結合電子控制的才能支撐智能化,也就是隻有電動車這種毫秒級的響應才能與智能網聯、智能化形成很好的匹配,所以我們將在智能座艙、智能駕駛輔助上做長期的投入。"楊冬生指出。

一輛智能的汽車,大家最關注的還是自動駕駛能力。在本次高端對話中,楊冬生先生與這幾位行業中具有代表性的主機廠商和核心零部件供應商,都發表了各自對L3自動駕駛的看法。

"我們在L3的佈局上,硬件上做到冗餘,在功能推出上要做到以消費者爲中心,以安全爲中心逐步推出。而不是說推出比較超前的,未被法規允許的。"楊冬生表示。

電動化爲智能網聯的發展提供了基礎保障,也帶來了更多的可探討空間,隨着通信技術的發展,將帶來更多便捷的用戶體驗。近年來,比亞迪也是和各IoT的設備連接得越來越緊密。面對日益開放的市場競爭環境,其實越競爭,也越融合。未來行駛的智能汽車不單單只是交通工具,更是一個個的連接空間,將人們的生活用這個空間串聯,這個空間也賦予了人們更多的可能。

可以看出,作爲智能網聯汽車行業引領者的比亞迪是一家非常有"跨界基因"的公司。那麼未來,比亞迪DiLink是否可以和各類型企業合作,創造出更多智能網聯行業的可能性呢?我們拭目以待。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