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靖遠段的河灘地上有這樣一個村子,這裏稻穀飄香、魚躍蝦遊;這裏流水潺潺、古樹參天……這裏就是靖遠縣東灣鎮瓜園村。今年以來,瓜園村以鄉村振興爲抓手,在基礎提升、產業富民、環境整治、鄉風文明等方面聚焦發力、創新實踐、華麗綻放,探索出了一條美麗鄉村建設新路子。

說起瓜園村名稱的來歷,也是一段掌故。相傳瓜園村所產西瓜被選爲貢品進京,乾隆皇帝品嚐後,讚不絕口,於是賜名,瓜園村自此得名,並沿用至今。

今年,瓜園村被確定爲靖遠縣美麗鄉村建設示範點,想要打造一個有特色、有亮點、可持續的美麗鄉村,第一步就是要尋找優勢,補齊短板。

瓜園村的短板在哪裏?首當其衝的就是農村人居環境。瓜園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王振武告訴記者,過去,瓜園村的環境衛生很差,可以說是“污水靠蒸發,垃圾靠風颳”。確定靶向後,花園村在相關部門的協調下,籌資200多萬元,用於環境整治、垃圾清運,並配備環衛車,聘請清潔工進行日常維護。

在清污保潔的同時,瓜園村緊抓村內種植稻米這個“獨一份”的優勢,着力打造稻草藝術。通過綁、扎、編的創意技巧,融入娛樂、農耕等元素,製作卡通、農具、人物等形態各異的稻草藝術品100餘件。行走在村子裏,稻草捆紮的米老鼠等各種卡通形象讓人見之會心微笑,拐角後空地裏的牧牛圖也給人帶來一份驚喜。村莊裏水渠環繞,水渠邊上,各色野花迎風搖曳,耳邊鳥鳴風吟,一派世外桃源的田園風光盡收眼底。

從3月份開始人居環境綜合治理,短短7個月時間,瓜園村就變了個樣!建成文化廣場一個、民俗館、村史館各一座、打造文化長廊1個,美化村內牆面6000平方米,設置生態護欄2.8公里,全村面貌煥然一新。

環境美了、設施齊全了,瓜園村的特色產業迎來了提質增效的契機,1500畝有機水稻、100餘座大棚蔬菜、450畝魚塘,撐起了稻、菜、魚三大主導產業。

做強傳統產業的同時,瓜園村“兩委”積極引導村民走農旅融合的發展新路。作爲第一個“喫螃蟹”的人,鳳翔農家樂經營者李鳳霞說:“開了農家樂,我在家門口就能掙錢了,剛剛過去的‘十一’小長假,來村裏遊玩的人特別多,每天都能掙1000多塊錢,比過去打工強多了!”

得益於以稻草藝術爲主題的特色文化,現在的瓜園村,已成爲集“休閒垂釣、農業觀光、農事體驗、特色民宿”爲一體的美麗鄉村,村民們或開店、或擺攤、或種稻、或養魚,家家有產業,人人有事做。通過農旅融合,這個黃河邊上的小村莊,換上了“新裝”、提升了“顏值”、涵養了“氣質”。預計到今年年底,全村可接待遊客8萬人次,實現旅遊綜合收入3000餘萬元。

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談及瓜園村發展規劃,王振武說:“下一步,我們將依託靖樂渠的分支,把美麗鄉村貫穿全村,另外利用瓜園村800畝魚塘,打造白銀最大的水上游樂場,建設白銀岸邊最美麗的新農村,打造鄉村振興的樣板村!

編輯|趙雙

內容來源|白銀旅遊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權請告知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