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蘿蔔這種蔬菜作物,想必大家都再熟悉不過了,然而,對於蘿蔔種植中的“套路”,能真正弄得懂的朋友恐怕不多。

這不,筆者就遇見了一位蘿蔔種植戶,他的種植思路,確實顛覆了筆者對傳統蘿蔔種植的認識。

在傳統認識裏,無論種植哪種蔬菜,產量肯定都是第一追求的目標,沒有產量的支撐,再好的市場行情,也達不到最終的高性價比,但這位農戶反其道而行之,不追求最高產量的種植方式,打的又是哪種如意算盤呢?

在亳州市城父鎮李油坊村,村民李偉正帶着家人在田間收穫蘿蔔,像他種植的這種紅皮蘿蔔,管理得當的話,畝產最高可達到一萬斤左右,屬於典型的高產量型蔬菜作物。

然而,高產量就容易造成低價格,特別像蘿蔔這種產量高、好管理、生長期短的蔬菜作物,能做到提前上市還能賣個好價格,一旦大批量扎堆上市,幾乎沒有理想價位的可能,正所謂“蘿蔔白菜價”,都成了便宜的代名詞。

爲了避免低價風險,提高蘿蔔的價值,李偉便在蘿蔔種植上做足了功課。

據李偉介紹,他種植的五畝蘿蔔,屬於緊湊型種植法,根本就不會有提前上市的機會,所謂的緊湊型種植法,就是前期種植小麥,小麥田套種西瓜,西瓜下市後,在農曆七月上旬開始種植蘿蔔,經過兩個多月的生長,蘿蔔收穫後,繼續種植小麥,而後再次循環種植。

採取一年三茬種植法,這就要求作物之間要緊密配合,哪個環節出現偏差,就有可能影響下一步的種植計劃,所以,每年他家蘿蔔上市之時,都是趕在蘿蔔大量上市的季節。

李偉:“當前的蘿蔔價格只能賣到0.2-0.3元/斤,而我家的蘿蔔產量,頂多5000多斤,這樣算來,每畝也就1000多元的收益,雖然採取的是粗放式管理,種植成本也比較低,即便是這個收益,三茬加起來的話,經濟效益也比較可觀了。

但咱農民種植農作物,肯定是要追求高效益,既然市場無法掌控,那就只有掌控田間的蘿蔔,通過這幾年的種植,我發現顧客對個頭大的蘿蔔並不感冒,除了各種食堂之外,一般家庭還是喜歡要中小型的蘿蔔。

加上咱當地有冬季醃製蘿蔔乾的習慣,而個頭小的蘿蔔,肉少皮多,最適合醃製蘿蔔乾,所以像我這種蘿蔔特別有市場。

所以,我就刻意通過高密度播種和控水的方式,有意讓蘿蔔別長那麼大個,等蘿蔔收穫後,個頭較大的,都拉到市場上按普通價格批量賣,體型修長嬌小的,就專門賣給醃製蘿蔔乾的顧客,這樣可以賣到0.6元/斤。

採取這種方式,平均算下來,每畝能提高500元左右的效益,看似不多,我這五畝就多掙了2000多元。”

有人說,像李偉這個歲數,夫妻倆如果外出打工,一年除掉喫花的收入,也比種植近10畝莊稼多得多,關鍵還不那麼累,年紀輕輕的,爲啥不外出打工呢?

據李偉透露,他在家搞農業種植也是迫於無奈,父母歲數大了,就他這麼一個兒子,而且他自家還有5個孩子,還都處於上學讀書的年齡,甭說外出打工,即便是在家種地,照顧家庭也讓他們夫婦倆手忙腳亂了。

這不,爲了及時採收蘿蔔,不喫中午飯就成了常態。

對於李偉採取的這種農業模式,你認爲合理嗎?如果你有更好的種植建議,歡迎大家留言分享。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