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戰役扭轉了朝鮮戰場的局勢,志願軍收復三八線以北地區,使戰爭回到了起點。對於中國軍隊來說,這是自從鴉片戰爭以來,第一次在正面戰場上打得列強軍隊潰不成軍,而且還是最強的那個。

美軍第8集團軍司令沃克中將在潰退途中,被一輛南韓軍隊的卡車撞死。誰都沒想到,取得朝鮮戰場上最大“斬首”戰果的,竟然是一個昏頭昏腦的南韓司機。

爲了填補沃克中將留下的空缺,美軍任命馬修·李奇微爲第8集團軍司令。這個李奇微對中國可不陌生,他西點軍校畢業後,曾在中國等亞洲國家服過役。二戰時,他率領第82空降師參加了諾曼底空降作戰,是個實戰經驗豐富的老兵。

一到朝鮮,李奇微就發現第8集團軍的狀況非常糟糕,他們的自信心已經被中國人打光,只想着早日離開這個該死的國家。李奇微發現,要想把戰爭繼續下去,首先必須讓士兵們振作起來。

打仗除了靠武器外,還必須靠一種精神。這種精神就是不怕苦,不怕死,頑強戰鬥的精神,最近幾個月敵我在朝鮮戰場的較量,很好地說明這一問題。我方裝備雖好,但節節失利;敵方裝備雖差,但卻連佔上風,原因就在這裏。因此我要大家必須克服失敗主義情緒,必須重振軍威。要記住美國陸軍的格言:找到他們!咬住他們!打擊他們!消滅他們!”

李奇微向官兵們發表慷慨激昂的演說,讓他們學習美國軍人的前輩,學習中國軍人,不怕死、不怕苦。不知道的,還以爲他偷了志願軍的思想教育材料呢。

爲了鼓舞軍官們的士氣,李奇微一口氣撤掉5個師長,把第8集團軍的師長換了個遍。他任命充滿鬥志的年輕軍官來替代他們,並要求新任師長們保持進攻精神,準備再次扭轉戰局。

李奇微的這些措施確實起到了效果,第8集團軍的精神面貌很快恢復了過來。其實稍微有些頭腦的美國軍人都清楚,中國軍隊的武器裝備遠遠不及自己,只要美軍能發揮出正常水平,勝負仍然是很難預料的。

不過,志願軍沒有給李奇微這個新官上任留面子,很快發起了第三次戰役。10月31日,志願軍強渡臨津江,僅一個小時便突破敵軍防線,打通了前往漢城的道路。

全線突破的消息迅速報告給了彭德懷,彭德懷這才離開指揮所去喫樸一禹招待的年夜飯——一鍋燉得滾燙的狗肉。

全線突破的消息傳到志願軍總部,彭德懷這才放下心來,回到朝鮮同志招待的飯桌上,品嚐一下朝鮮特色菜一鍋燉狗肉。第三次戰役發起得比較倉促,部隊戰鬥力還沒有完全恢復,彭老總因而格外關注戰局。

真沒想到中國軍人在這片毫無生機的荒原上發起了元旦攻勢。

李奇微終於領教到中國人的厲害,嚴密的僞裝、猛烈的攻勢,使第8集團軍精心修築的臨津江防線沒能起到太大的作用。李奇微親自跑上公路,企圖攔截潰退的南韓軍隊。可哪怕用槍頂着他們的腦門,這些南韓士兵也不願意回頭和中國人打仗。

李奇微果斷下令全線撤退,放棄漢城。一時之間,臨津江南岸車水馬龍,幾十萬聯合國軍和大批難民紛紛向南方撤離,只留下了一座空城。1951年1月4日,志願軍第39軍解放漢城。

李奇微失敗了嗎?他自己肯定不承認,彭德懷也不這樣認爲。美軍雖然在不停地撤退,但每天只撤30公里,汽車開不到1個小時,志願軍卻要用一個晚上來追趕。第二天美軍繼續撤這麼遠,等待志願軍追上來。

李奇微顯然是有預謀的,他在吸引志願軍南下。彭德懷看出了這一點,但蘇聯顧問和朝鮮同志卻認爲勝利在望,應該加緊追擊,如同他們當初在仁川登陸前的想法一樣。

事實正如彭德懷所料的那樣,李奇微用的是志願軍最擅長的誘敵深入戰術,拉長志願軍的補給線,再加強轟炸,使一線部隊得不到彈藥和給養的補充,成爲強弩之末。

李奇微在戰鬥打響前,便已經發現了志願軍最大的弱點後勤太弱。戰士們只能靠自身攜帶的物資進行戰鬥,中途幾乎很難得到補給,最多打7天,身上的作戰物資便會枯竭,有槍沒彈又餓肚子,仗還怎麼打。

李奇微算準了時間,估計志願軍已經處於極限時,終於開始了反攻。此時,志願軍的第三次戰役已經勝利結束,最遠的部隊推進到三七線,部隊了全面轉入防禦和休整狀態。

李奇微命令美軍各部隊組成營團級特遣隊,配備大量的坦克裝甲車,尋找志願軍防線上的薄弱環節。如果碰上志願軍主力,就想辦法纏住,用飛機大炮拼命轟炸;如果能夠突破,便向志願軍後方穿插,截斷志願軍的退路。

這套打法是不是很像志願軍的風格?其實打仗的基本原理都是一樣的,只是美軍以往對強大火力形成了依賴性,不願意去嘗試這種比較危險的打法。但李奇微來了,他讓美軍恢復了本來的作戰能力。

幸好志願軍及時停止了前期的攻勢,可以從容迎戰李奇微的這套“磁性戰術”。但戰鬥依然打得很殘酷,美軍的火力優勢得到了充分的發揮,每戰必定先向志願軍陣地傾瀉無數的炮彈炸彈。

志願軍各部邊打邊撤,交替掩護,向三八線收縮,以縮短過於漫長的補給線。38軍這樣的主力奉命留在漢江南岸,最後一個過江,以掩護全軍北撤。

光捱打不還手,不是志願軍風格,要想阻止美軍的瘋狂進攻,光靠防守是不行的。就在38軍死守漢江的同時,鄧華率六個軍的中朝部隊在橫城發起了反擊。

僅用三天時間,鄧華集團擊潰南韓軍三個師,殲敵1.2萬人,俘敵7000多,創造了朝鮮戰場上的俘敵紀錄。橫城反擊戰的勝利,終於使戰局穩定下來。38軍剛剛撤過漢江,漢江便解凍了,生死只差一線。

如果說前三次戰役美軍的失敗,主要是因爲輕敵和對志願軍不瞭解的話,那麼李奇微的出現,制止了美軍的頹勢,使這支世界上武器裝備最強的軍隊,重新振作了起來。

接下來的兩年多時間裏,美軍和志願軍打得有來有往,戰爭變成圍繞着三八線的拉鋸戰。美軍仰仗自己的優勢,一直不肯在停戰談判上簽字,直到發現志願軍變得越來越強後,這纔不得不低下了高傲的頭顱!

抗美援朝戰役是中國近代最具影響力的一場戰役,一戰打出了中國威名,打來了國際地位,打倒了美軍的狼子野心,打出了中國人的尊嚴!筆者認爲大家有必要了解抗美援朝戰爭,瞭解我們的先輩,汲取他們鋼鐵般的精神鬥志。爲此推薦抗美援朝扛鼎史書《決戰朝鮮》李峯著,理由有3點:1:被軍迷譽爲抗美援朝的扛鼎史書。2:全方位、多角度再現抗美援朝戰役原因、過程、結果和雙方在戰時的決策以及在戰爭中湧現的那些戰神級的英雄!3:汲取先輩留下來的寶貴精神財富!《決戰朝鮮》(評分8.3)原價88元,現在只要79元。有意向購買的讀者,點擊下方即可購買: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