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年,經過一年多的艱苦戰鬥,美軍逐漸扭轉了太平洋戰場上的劣勢,開始進入反攻階段。隨着整個國家被動員起來,美國爆發出了驚人的軍工產能,軍艦和飛機,連航母都像下餃子一樣被生產出來,日本人的失敗已經不可避免。

爲了進行下一步的攻勢,美軍急需一個橫跨中太平洋的空軍基地,經過篩選,美軍鎖定了一處最合適的位置——馬紹爾羣島。而要想奪取此處,又必須首先掃清其東南方向吉爾伯特羣島上的日本駐軍。

奪取吉爾伯特羣島後,美軍才能設立陸地機場和港口,爲更多的艦隊和飛機提供後勤支援,方便下一步更大規模的作戰。而奪取吉爾伯特羣島的關鍵是塔拉瓦島,美軍早就通過偵察瞭解到,這座島已經被日軍建設成爲一座堅固的堡壘。

戰爭開始沒多久,日本人將塔拉瓦作爲重點防禦目標,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來加強島上的守備。島上佈置有密集的碉堡和火炮,還設立了很多障礙與鐵絲網。日軍特意將塔拉瓦上的戰壕都連接起來,以便守軍隨時可以機動。

經過這番充分的準備後,日本人揚言“美國人至少要用一百萬人,花費一百年的時間,才能征服塔拉瓦。”他們認爲塔拉瓦已經成爲堅不可摧的銅牆鐵壁。

1943年11月,美軍艦隊從珍珠港出發,浩浩蕩蕩地駛向塔拉瓦。登陸部隊有三萬五千名陸戰隊,伴隨他們的是上百艘戰艦,數百架戰鬥機,規模十分宏大。

登陸部隊剛剛接近塔拉瓦,艦載機便開始轟炸,把數百噸炸彈扔到這個小島上,把看得見的防登陸設施全部炸碎。日軍靜靜地挨炸,似乎喪失了反擊的勇氣。

美軍艦隊抵達塔拉瓦附近海域,大口徑艦炮也加入了轟炸的行列。小小的塔拉瓦被炸得象月球表面一樣荒涼,按理說,應該不會有人類能夠在這樣的炮擊和轟炸下倖存。

掃雷艦清除日軍埋在水下的水雷後,陸戰隊紛紛爬上登陸艇,準備搶灘登陸。美軍首要的登陸目標,是塔拉瓦環礁上最大的島嶼比休島。當登陸艇駛近岸邊時,地獄般的戰鬥才真正開始!

登陸艇直到衝上去,才發現海底有許多礁石。很多登陸艇都被卡在礁石上面動彈不得。這時,隱藏多時的日軍開火了,他們全部躲在地下堡壘當中,炮擊和轟炸的效果非常差,根本沒能削弱他們的戰鬥力。

登陸艇和陸戰隊頓時變成活靶子,雨點般的炮彈和子彈把美軍打得人仰馬翻。一艘接一艘的登陸艇被炮彈擊中起火,陸戰隊員紛紛跳進海里,仍然躲不過日本人的子彈。

最終能夠成功登岸的登陸艇極少,成百上千的陸戰隊員付出了生命的代價。美軍趕緊加大艦炮支援力度,把暴露出來的日軍火力點一一摧毀,這才使更多的陸戰隊員登上海灘。

第一波搶灘成功後,接下來的登陸變得輕鬆一些。美軍在灘頭上建立起陣地,又經過一天一夜的戰鬥,算是站穩腳跟,佔領了比休島的一小部分。

在登陸的第二天,美軍將灘頭部隊分成三部分,紅2、紅3部隊將戰線繼續擴張,一直延伸到島的深處,將島上的日本部隊割成兩部分;紅1部隊則繼續負責對海灘的控制,等待援軍的到來。

美軍向內陸越深入,遇到的日軍抵抗越猛烈,美軍傷亡慘重,每前進一步都要付出數十、乃至上百人的代價。直到運來火箭筒、噴火器、平射炮等重型火力,才殲滅地下工事內的日軍,取得更多的進展。

隨後的兩天,美軍將更多的重武器運上小島,準備發動最後總攻。日軍眼看覆滅在即,於是發起了自殺性衝鋒。美軍抓起所有的機槍、衝鋒槍阻止日軍。雙方都像發了瘋一樣,拼命殺敵,完全不顧自己的生死。

最終日本人的“肉彈”還是比不過美國人的子彈,絕大部分日本守軍戰死,倖存者也大都自殺身亡。美軍用了三天的時間,才完全佔領這座島嶼,戰鬥的殘酷性遠遠超出了美軍的想象。

這一戰僅有三天,美軍陣亡1696人,受傷2296人,總計3992人。日軍陣亡玉碎人數4690人,146人生還。塔拉瓦一戰美軍可謂損失慘重,在佔據空中海上絕對火力優勢的情況下,仍然付出如此大的代價。

事實上,塔拉瓦戰鬥使美軍得到了島嶼登陸作戰的寶貴經驗,美軍用這座島來訓練更多的陸戰隊員,教會他們如何與日軍作戰。這些戰鬥經驗,將會在未來的戰鬥中,挽救更多士兵的生命。

更重要的是,美軍踢開了日軍守衛中太平洋的大門,勝利已經在向他們招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