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當人們提起中國籃球的時候,姚明的地位總是無可撼動的,畢竟他在CBA、NBA、國家賽場上都已經證明了自己。相比於姚明,王治郅的職業生涯雖然也足夠偉大,但和姚明相比總是差了一些什麼,而差的這些其實都是拜當年的籃協所賜,那接下來就和大家一起聊聊王治郅是怎麼被籃協坑慘了的吧!

2002年5月,國家隊開始集訓備戰世錦賽和亞運會,而當時王治郅並沒有得到小牛隊的續約,他希望繼續留在美國尋找機會,並且有機會參加夏季聯賽。讓王治郅萬萬沒想到的是,自己的這次延遲迴歸竟差點毀掉了他的籃球生涯,而這也是當年著名的“不歸門事件”。很多人都會認爲“不歸門”毀掉了王治郅,但實際上這隻能說是籃協害慘王治郅的一個導火索,或者說是最後一顆稻草。

事實上,王治郅當年在小牛隊是本可以擁有不錯的未來的,當時球探對於他的評價很高,認爲他的培養價值甚至在諾維茨基之上,而庫班多年來一直都有打開中國市場的想法,所以於公於私他都是希望王治郅可以留下的,但最終王治郅最終還是沒能留在達拉斯,究其原因無非是兩點。

第一是因爲王治郅被選中後沒能第一時間登陸NBA,由於他是“體制內球員”,這讓他的轉會被嚴重限制,要知道大郅本就改過年齡,結果再加上被籃協強留的那兩年,讓他錯過了籃球運動員最寶貴的上升期;第二則是因爲他在小牛隊效力期間要不停地迴歸集訓或者比賽,本來他的基礎在隊裏就有點差,結果過多的國家隊集訓讓小牛隊的教練組對他失去了最後的耐心。

而且很多人可能並不知道,當年沸沸揚揚的“不歸門事件”的始作俑者其實是籃協,而不是王治郅。實際上最初王治郅表達出想要暫時留在美國的意願的時候籃協高層是默許了的,雙方誰也不聲張,那邊差不多王治郅直接歸隊就可以了。但當時一名國內記者在採訪時任國家隊主帥王非的時候不停地問及關於王治郅的問題,而王非教練也公開表達了自己的不滿,表示王治郅耍大牌,讓國家隊集訓不順利。

王非教練的不滿並沒有在國內引起轟動,畢竟當時國內資訊並不如現在發達,但隨後一名美國記者將該報道在美國發表,而在她發表的報道里還用上了“叛逃”的字樣,這纔是讓王治郅“不歸門事件”發酵的真正原因。一時間,國內媒體爭相報道王治郅事件,籃協迫於壓力也不得將他除名,也就是所謂的封殺。

如果不是當年匡魯彬知道左右協調,王治郅現在可能還在外漂泊,他爲中國籃球復出了青春,最終卻因爲籃協的昏庸而遭受了那麼多不公正的待遇。在中國籃球的歷史上,因爲籃協而被耽誤的球員大有人在,但如果要說最可惜的一個那莫過於王治郅了,畢竟以他的天賦、能力等多方面來說,就算他達不到姚明的高度也起碼不會比易建聯在NBA發展的差。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