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四大科技股集體暴跌,平臺反壟斷會捅破泡沫嗎?

一家之言

反壟斷指南打擊了一些不公平競爭的手段,但是科技股的長期良好的增長前景是毋庸置疑的。反壟斷指南的出臺只是讓市場熱情迴歸理性,競爭迴歸公平,資本市場不必對此次下跌過度反應。

截至11月11日收盤,恒生科技指數重挫6.23%,ATMJ集體大跌,京東兩日跌超17%,港美兩地蒸發1500億港元;美團兩日大跌近20%;阿里港股兩日跌14%,阿里在港美兩地蒸發超7000億港元;騰訊兩日跌11%,市值蒸發近7000億港元。四大科技股兩日市值合計蒸發近2萬億港元。

在資本市場,造成股價大幅波動的原因絕不單一。

此次四大科技股集體下跌,有一部分原因是針對前期上漲勢頭過快的一次回調。比如因臨近螞蟻金服上市在月初顯著衝高的阿里,受到監管約談和上市推遲事件的影響,股價迅速回落,迴歸到9月時的水平。

然而,除此以外,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網站10日公佈的消息,即市監局起草《關於平臺經濟領域的反壟斷指南(徵求意見稿)》並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該《指南》的出臺,正式邁出互聯網壟斷監管的第一步。

有人在擔心,是否是因爲這個指南刺破了互聯網科技股的泡沫?

拋開泡沫不談,可以肯定的是,《指南》的根本目的並不是爲了打擊巨頭,而是爲了促進市場的公平競爭。

從經濟學角度來講,反壟斷將會促進社會效用水平的提升。壟斷的存在導致同類競品減少,壟斷廠商控制市場價格高於均衡價格,而多出的這一部分成爲了企業的壟斷收益,市場供給與需求出現了斷層,偏離了最優的市場配置狀態,造成了社會總效用的損失。對於壟斷行爲的打擊能夠增加市場供給,降低市場價格,將供需關係拉近到均衡狀態,從而提升社會效用水平。

《指南》還給了其他廠商一個平等競爭的機會。大型平臺聚集了大量的流量,並藉助壟斷地位設置了流量流出的門檻,讓其他小企業難以與之競爭,反壟斷的出臺能夠有效地對其限制,這也將激發該行業內各個企業的創新熱情,大企業爲了維護自身的市場佔有率而更進一步加大創新,而小企業則可以通過自身的創新爭取到一席之地。

最後,雖然反壟斷指南打擊了一些不公平競爭的手段,但是科技股的長期良好的增長前景是毋庸置疑的。

正如前面所說的,電商在帶動實體產業帶發展,激發社會消費需求等方面是有貢獻的,而且,他們在創新電商模式,發展直播帶貨等新興業態,拓展跨境電商業務等方面都走在行業前沿,未來都有可觀的增長潛力。所以,《指南》的出臺只是讓市場熱情迴歸理性,競爭迴歸公平,資本市場不必對此次下跌過度反應。

□盤和林(財經評論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