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喝茶的蓋碗中,能夠領悟到哪些的佛法道理呢?

皆仁法師

有人和我吐槽說:“師父,我都不知道怎麼在日常生活中去領會佛法,總感覺佛法是佛法,生活是生活,總是難以湊在一塊啊。”

其實,這也是許多初學佛法的人常常會遇到的問題。

他們對佛法知之甚少,又急切地想得到佛法的利益;學習佛法的道理時覺得很受用,但是遇緣處事時,卻往往將佛法忘在腦後,又用世間的思惟來待人接物。

那應該怎麼辦呢?

簡單來說,這是法不入心的表現。也就是說,他燻修佛法的時間尚淺,佛法沒有沉浸到他內心的深處。他只是把佛法當作世間一般的學問來對待,卻不知道,佛法是要具體在生活中實踐的。

今天我們就以平時泡茶的蓋碗爲例,來說明一下:如何從平常器物之中去領悟佛法的道理?

我們平時常用來泡茶的蓋碗,世間法上來說,叫做三才蓋碗。

在這裏,咱們先把世間的說法放在一邊,開始用佛法的視角來審視它。

依愚見看來,蓋碗的蓋子、碗身和碗託,可以譬喻爲佛、法、僧三寶。

碗託可喻爲佛,弘大方廣,可承載法與僧。

端起碗託時,碗身和蓋子穩穩相隨,藉此以喻世尊慈悲,以巍巍功德之力,在五濁惡世之中,宣說妙法,傳法與諸弟子、護佑諸弟子。

碗身可喻爲法,碗中雖空,卻能涵納世間種種。

無論是清水還是茶水,都能涵蓋其中,爲渴者解渴。

佛所宣說的八萬四千法門,雖然與法不可執爲實有,但是卻能對應八萬四千根機的衆生,爲衆生解開心中迷惑,導向正途,不用再於生死海中輪迴掙扎。

碗蓋可喻爲僧,佛的巍巍功德付囑後世佛弟子去宣說,而佛所說的八萬四千法門也賴僧弘傳。

碗蓋蓋上時,可以蓋碗中水不失不漏,而碗蓋打開時,茶水可以隨意倒出。

佛法流傳千年,全仗僧寶護法弘法,力求佛法不漏不失,而在千年的光陰中,又有多少大德爲了弘揚佛法留下無數可歌可泣的故事。我們今天能夠聽聞佛法,也是仰仗佛力加持和古來無數大德們前赴後繼的努力所至。

其實,蓋碗還可以用來譬喻法器。

何謂法器呢?

這裏說的法器,不是說法會誦經時所用的器具,而是指堪行佛道者。

根據玄奘法師所翻譯的《大乘廣百論釋論》中說:

“要具三德名爲法器:一者稟性柔和無有偏黨,恆自審察不貪己見;二者常希勝解求法無厭,不守己分而生喜足;三者爲性聰慧,於善惡言能正了知德失差別。”

那如何用蓋碗來譬喻法器呢?

做工不善的蓋碗,碗型不正,出水不暢,蓋鈕不順,而且所用的土質不佳,蓋碗常常沾染污垢,很難清洗。

這就像非法器者,立身不正,言行無狀,心無尊長,教而不善,就算口頭中常說要悔改,卻始終塵垢滿身。

而做工上佳的蓋碗,碗型周正,出水流暢,蓋鈕端正,所用土製優良,不易沾染污垢,就算偶有沾染,那也是很容易清洗乾淨,不留餘痕。

就像堪爲法器者,立身端正,言行有度,尊重師長,依教奉行,哪怕是偶有錯失之處,也能及時悔改,不再重犯。

大家低頭看看自己手邊的蓋碗,是否有所領悟呢?

佛法就在世間生活的時時處處之中,只是當你將佛法融入你的內心中,你纔能有真正切身的體會,今天你學會了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