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讀”是一種投入的狀態,是心與心坦誠的面對,是發自肺腑的交流,是一種智慧式的領悟。文字可“讀”,自然可“讀”,人物可“讀”;雪萊讀“雲雀”,陶淵明“讀”園田,霍金“讀”宇宙,魯迅“讀”人性……“讀”使心靈飽滿充盈,使思想提升飛躍,使社會不斷發展進步。

上面的材料引發了你怎樣的聯想與思考,請以“讀”爲話題,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記敘文。

要求:(1)必須符合文體要求;(2)角度自選,立意自定,標題自擬;(3)不得套作,不得抄襲。

話題作文的開放性與靈活性,決定了話題作文審題、立意等的技巧至關重要。1、正確理解詞語的含義;2、正確理解話題的含義;3、擬題要匠心獨運;4、作文時要能大膽想象,要具有創造意識,發展創新思維。

題幹三個主句,分別爲我們展示了“什麼是‘讀’”“什麼可‘讀’”以及“‘讀’的意義”。由此可以分析,“讀”可以是客觀性的動作,可以是精神層面的感悟、交流,更可以是人生活的一種境界。既然“讀”的定義如此廣泛,那麼,世間萬物皆可以爲我所“讀”。而“讀”也成爲了生活、生命中的一個固有的部分。作文時,首先需要對“讀”有個人獨到的認識,有了這個根基,一切熟悉的生活都可以“讀”,只要能夠在“讀”與自己熟悉的生活中搭建合理、穩固的橋樑,那麼,文章的寫作就“只有好不好,沒有行不行”。寫作時注意體裁方面“記敘文”這限定要求,必須嚴格遵守。題目中儘量包含“讀”這個話題。

參考立意:讀書能提升自己;品讀人生,找到方向;品讀自然,找到生命本源;品讀社會,讓人睿智;品讀他人,學習榜樣。

範文:

讀自然

我們是自然的孩子。豐富多情的大自然,洗淨了我們的心靈,讓我們見到生命的真實與綺麗,質樸和永恆。

濛濛水汽,四野穹廬,那人蕩着輕舟,起伏在靈動的清水中。“蒹葭蒼蒼,白露爲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他用纏綿的音色呼喚着伊人,心似風鈴,此起彼落,叩敲着,微震着。他與自然貼得最近,他熟悉那寥寥的綠原, 展翅的蒼鷹,正是這自然的一切 賦予他誠摯的心靈,智慧的歌聲。《詩經》這動人的智慧在自然中釀成,它的輕靈在自然的指紋中流動, 也流淌在人們的血液中, 讓我們成爲大地的兒女。自然,告訴我智慧和聖潔之所在。

在一片被黃昏塗抹的山坳裏,雲倏忽往來。 莊子立在屋檐下,看濤生雲滅。飄飛的雨,只一線,劃過莊子的眼睛,便染綠了南國的千山萬壑。在自然的懷抱中生長,莊子有超脫的浩然之氣。他對自然界的每一種生物都抱有慈悲之心。他從不以人的標準來要求萬物具備應有的用途。他尊重自然,也逍遙於自然。他是個老頑童,從一個村莊抵達另一個村莊,如同一條溪流碰碰另一條溪流的臉和鼻孔。他化爲鯤遨遊於雲海之間。他化爲鵬,展翅於蒼穹之上。 他逍遙而自由地活着, 而這一切都是自然賦予他的。自然,告訴我浩然和遼闊之所在。

他也曾經擁有“大濟蒼生”之志,但是現實的苦悶讓他遠走高飛,歸隱山林。“採菊東籬下, 悠然見南山。”他快樂於園田,縱使耕植很勞累,但他總與滿足和自在相伴。自然教會他高潔, 在自然中,他看到了自己本真的影子,他在自然中也顯出真實。他在自然中感受着來自靈魂深處的自由, 體會着人生最本真的意義。 他就是陶淵明, 隱逸的大詩人。 也許他無法釋懷官場的黑暗,於是,他“景翳翳以將入,撫孤松而盤桓”。但是自然給他希望。 他也感受到“山氣日夕佳, 飛鳥相與還” 的樂趣。 他在自然中陶冶情操,讓身心放鬆,感受着園田農夫的瀟灑自在。自然,告訴我高潔和博大之所在。

讀自然,我們的思緒變得繽紛而絢麗。我們暢想純潔、逍遙、廣博、浩然,這些在自然中應有盡有。我們要獲得心靈的明淨,便要回歸自然。我們欣賞花開,聽飛鳥掠過天空的聲音。聽懂水流,觀賞春花秋月。在這渾渾噩噩,匆匆忙忙的世界中,有時候我們需要靜靜佇立在池邊,只是聽聽那池音,聽聽大自然的聲音。我們的心是純潔的,透明的。我們能以一種善良提煉出世界的光芒,提煉出折射在一花一葉上給我們的啓迪,在自然的原始意味中,蘊含的是一種逍遙的境界。

自然是生命的本源。

行文分析:文章文字清新淡雅,細膩超然。將對自然的感觸融進了對《詩經》、莊子、陶潛的解讀中。深刻領悟到“在自然的原始意味中,蘊含的是一種逍遙的境界”。屬上品文,有“真意趣”。

可用素材:

1、從書籍中汲取知識和力量,是人生之必需。每個人從一出生開始,就在不停地學習各種各樣的知識,以便將來在社會上更好地立足。讀書就如同一個科學家去讀當代文學作品,一個詩人去讀某個考古學家的記錄一樣,讀是因爲喜歡,讀是源於興趣,有一句話說得好:“閱讀不能改變人生的長度,但它可以改變人生的寬度。”正是興趣的閱讀,纔可以生活豐富多彩。

2、讀書已經成爲我的一種習慣,小學時最愛做的事情,就是看各種各樣的“閒書”,從爸爸媽媽給訂閱的兒童雜誌,到一些文學名著,我都照單全收.即使是上中學以後,也是依然愛讀書,也要在繁忙間隙讓自己的心靈得到些許的休憩。拿起一本喜愛的書籍,就好像隨手推開一扇窗戶,欣賞窗外美麗的風景。這風景或粗獷豪放,或細膩委婉,或雄偉磅礴,或感人肺腑,令我渾然忘卻了學習中的煩惱與不快,彷彿徘徊在青山綠水之間,呼吸着新鮮的空氣,揮着思想的翅膀,感受着生命的美好。

3、人生如一本厚厚的大書,等待着人們親手去書寫,也等待着人們細細去閱讀、去品味。人生這本書可能不像小說那樣情節跌宕起伏,不像散文那樣優美深刻,也不像詩歌那樣抽象晦澀,它的內容只是些平凡的人和事,甚至平淡得如一杯白開水。但只要你細細品讀,這杯“白開水”會變成一杯香醇的美酒,令人回味無窮。

4、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每個人身上都有不同的優點,值得我們學習,於是,孔子從師於不同的學者,如郯子,萇弘等,甚至從兩小兒辯日小事中瞭解到看問題角度不同所得的答案也不同的道理。曹懷東、朱熹平兩位教授從前人的研究中獲得啓發,最終證明了“世界七大難題”之一的龐加萊猜想。只要善於品讀,每個人都能給人啓迪,哪怕是廣場上賣唱的乞丐,也能讓人感受到他對生活的樂觀和對生活的熱愛。品讀他人,是一種溝通是一種學習。

5、愛迪生品讀那一千多次失敗,最終成功地發明電燈;越王勾踐品讀喪國的失敗與苦澀,臥薪嚐膽,一舉滅吳,一雪前辱;蘭斯阿姆斯特朗品讀癌症的痛苦,卻變得更加堅強,不僅戰勝了病魔,更回到了深愛的自行車賽場。失敗與痛苦是一種磨礪,一種考驗,讓真金在火煉中煥發光彩,讓鳳凰在浴火中涅編織自己的人生。學會品讀失敗和痛苦,人生就成功了一半。

現代文閱讀訓練之小說欣賞:1935年的羊

高三現代文閱讀訓練:補天之手

2021屆高三寫作訓練:請到我的家鄉來

2021屆高三專項複習之現代文閱讀:莫言,識字

高考古詩詞鑑賞:臨江仙·夜登小閣憶洛中舊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