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近日比特幣持續走高至16000美元,數字貨幣市場再次成爲投資行業風口。然而在這場比特幣礦工及早期持有者們的狂歡盛宴中,我們卻不得不思考一個問題:在整個數字貨幣行業中,各類貨幣幣價起起伏伏,而在這些漲漲跌跌的行情背後,究竟是什麼力量在掌控市場?

我們可以把幣圈的交易市場分爲三個等級,創造數字貨幣的項目方爲第一級,數字貨幣交易平臺爲第二級,普通用戶則爲第三級。那麼在這三個級別中,究竟是誰在決定幣價?是源頭項目方?還是中介交易所?事實上都不是,歷史證明,真正能夠決定數字貨幣價格的,正是處於第三級別的普通用戶。

衆所周知,在比特幣誕生的前五年中,曾經數次遭遇“歸零風波”,幣價一路暴跌、市場人心惶惶,但最後總能奇蹟般的復甦。而在這數次得“歸零風波”當中,讓比特幣幣價復甦的不是比特幣之父中本聰,也不是各個數字貨幣交易所,而是無數的數字貨幣投資人,是他們的資金投入,維護了市場的平穩和幣價的增長。

2017年,ARKInvest和Coinbase對全球比特幣持幣地址進行了聯合調查,結果顯示全世界持有比特幣的用戶已經超過1000萬人。也是在那一年,數字貨幣行業迎來全面牛市,比特幣一舉突破2萬美元大關。

2018年,以太坊持幣地址加速增長,新增以太坊持幣地址數量的月移動平均值超過了10萬,同時,以太坊活躍用戶新增數量也在快速增加,14天內平均值一度超過34萬。快速膨脹的用戶羣體使得以太坊價值極速攀升,一度突破1200美元。同年,被無數投資者瘋狂追捧的EOS也曾瘋狂暴漲2300%。

比特幣用數年時間積累起龐大的用戶共識,方能有底氣與黃金叫板,以太坊也是依靠龐大的用戶體量維持行業地位和代幣價值。即便是曾經的全球儲備貨幣黃金,也是因其得到龐大用戶羣體的認可才能夠獲得保值。

由此可見,用戶纔是數字貨幣價格的決策人。相比於流通貨幣,數字貨幣更像是黃金這一類的價值藏品。二者的共同特徵在於,無固定發行方、總量恆定,因此其價值很難被恆定。由於數字貨幣本身的去中心化特性,導致了其價值將不由發行方所控制,而是由市場共識所決定。

因此,在即將到來的數字經濟時代,持幣用戶和信仰共識,將成爲各種類數字貨幣價格的決定性因素。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