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 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

這首家喻戶曉的《木蘭辭》,距今大概是有1500多年的歷史,它記述了木蘭女扮男裝,代父從軍,征戰沙場,凱旋迴朝,建功受封,辭官還家的故事,充滿傳奇色彩。

那麼,歷史上究竟是否有此人物呢?

武漢黃陂,有“木蘭老家”之說。

黃陂建制始於北周大象元年,擁有4400年築城史,1800餘年建置史,歷史上兩爲國都,六爲州府,有“千年古郡、木蘭故里“等盛譽。

走進黃陂區,等同於是開啓了一場“木蘭之旅”。不論是木蘭天池、木蘭草原,還是木蘭花鄉、木蘭山、木蘭湖等,有關木蘭文化的景點和人文故事隨處可見。

其中,尤其是木蘭花鄉的木蘭文化博物館,更是彷彿打開了一扇連接歷史的大門,一場時空穿越,令人置身於1500年前名曰“木蘭縣”的古老土地上。

走進該博物館,時光穿梭,耳畔不由傳來南北朝的悅耳激揚的木蘭歌聲和美妙的傳奇故事。在這秋冬之交,細細品味着歷史與現實交匯的文化藝術藏品。

木蘭文化博物館是我國首家木蘭文化博物館,全館共有四個展廳,涵蓋了史料、戲劇、小說、報刊、瓷器雕件、郵品、連環畫,年畫、書籍及各種文化藝術品等近3000件藏品。

沒有木蘭詩,就沒有木蘭的形象,也就沒有人會去探尋着“木蘭代父從軍”的千古之謎。

這座博物館的創建不僅填補了我國木蘭文化展示與宣傳的空白,更是弘揚木蘭精神、繼承和發揚中國傳統文化遺產不可多得的寶藏。

館內的各個版本的《木蘭詩》非常豐富,其中最具魅力的《木蘭詩》和最具影響力的《木蘭詩》,還屬米芾和郭茂倩的。

但最是令人感到意外的,還是一號展廳的第2展櫃和第3展櫃中間牆壁上掛着的一幅地圖,上面清晰地標註了南北朝時期安蠻左郡·古木蘭縣所在地,也就是如今木蘭花鄉景區所在地:姚集街。

難道說,武漢黃陂真的是木蘭故里嗎?

目前,全國標榜自己是木蘭故里的城市並非只有武漢黃陂一個,有人說木蘭是延安人,有人說她是亳州人,也有人說她是虞城人。當然,也有人認爲歷史上根本就沒有木蘭這個人物,她不過是民間杜撰出的虛擬對象。

但人們對木蘭的追尋並沒有停止腳步,並在很早以前,我國的名人大家就已經在搜索了。如沈從文曾從服飾角度入手,研究木蘭生活的相對年代,胡適、范文瀾、魯迅等人也曾對木蘭傳說作過考證。

但不論木蘭是哪裏人,歷史上是否有此人,這幾乎已經變得不那麼重要了。武漢黃陂的這座博物館的創建,不僅填補了我國木蘭文化展示與宣傳的空白,更是弘揚、繼承和發揚木蘭精神。

通過博物館的展品,我們發現“木蘭傳說”不僅僅是口頭流傳的故事,還廣泛存在於戲劇、電影及中國文化中,甚至是傳到了國外,引起外國人對木蘭文化的高度興趣。

如法國1892年出版的《吾國》,清朝外交官在這本用法文寫就的書中,首次向世界介紹”中國的聖女貞德”花木蘭。如1939年印尼華人梁友蘭在荷蘭出版的話木蘭小說,他也是第一個將木蘭文化傳播到荷蘭的人。

如果說,這兩本書令你感到陌生的話,那麼近些年來,迪士尼拍攝的花木蘭動畫電影在國內可以稱得上是家喻戶曉了,後趙薇、劉亦菲等明星相繼主演的花木蘭電影也是成爲國人津津樂道的對象。

當然,我最愛的花木蘭的影視版本還是袁詠儀和趙文卓所主演的。

這個流傳千年的木蘭故事,充滿了無限魅力。在她身上體現出的家國情懷、個人氣節,女性平民英雄的形象,不僅鼓舞了我們每一箇中國人,也得到世界的共鳴。

花木蘭作爲是首個被拍成迪士尼動畫片的中國故事,該片導演更是來到黃陂“尋根”,希望深入瞭解木蘭精神。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