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哺乳類動物的耳道里都會產生耳屎,包括人類。大多數人都會苦惱如何清除耳屎,但是耳屎這種無聊的東西背後也隱藏着引人入勝的科學。

耳屎的學名是耵聹,由外耳道內部腺體分泌的蠟狀物質和外耳道皮膚混合後的產物。長期以來,人們認爲耳屎的主要功能是潤滑,不過也有人認爲它能夠有效防止昆蟲和細菌侵入。

1980年,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的研究員Tuu-Jyi Chai 和Toby C Chai使用他們的“無菌耳屎鉤”從12個人的耳朵裏收集耵聹,並全部混合起來放入酒精溶液裏。然後,他們又往裏面加入一些細菌。 結果,耳屎消滅了99%的數種菌株,包括流感嗜血桿菌和一種被稱爲K-12的大腸桿菌菌株。其他大腸桿菌菌株、鏈球菌和金黃色葡萄球菌對耳屎有一定的抵抗能力,死亡率在30%至80%不等。

2011年德國的一項研究也有類似的發現。在該實驗中,耳屎中的10種肽能夠阻止細菌和真菌繁殖。 研究人員認爲,外耳道之所以發生感染,是因爲以耳屎爲基礎的防禦系統出現了問題。

但是在2000年,拉拉古納大學(La Laguna University)進行的一項研究則出現了相反的結論。研究人員發現耳屎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的作用是中性的。在大多數情況下,耳屎實際上促進了細菌的繁殖,包括大腸桿菌。原因是耳屎爲細菌提供了豐富的營養。對耳屎消滅微生物的能力表示懷疑的不止這一項研究。

不同研究的結論大相徑庭,有一點可能有助於解釋這種情況。1980年至2011年的研究使用的耳屎是乾的,而2000年的研究主要使用了溼的耳屎。雖然我們不清楚這一區別是否決定了耳屎的對抗微生物的能力。

耳屎分乾溼

耳屎的乾和溼,是由位於16號染色體中部基因ABCC11決定的,溼性耳垢對應了鳥嘌呤(G),乾性耳垢對應了腺嘌呤(A),並且溼性耳垢爲顯性遺傳性狀,乾性耳垢爲隱性遺傳性狀。

探視精神健康的窗口

研究者對37名參與者進行研究發現,可以通過耳垢分泌物來測量皮質醇的增長。皮質醇又被稱爲壓力荷爾蒙,是大腦應對壓力發出的警告訊號,影響人體的免疫系統、消化系統和睡眠質量等,其被認爲是一種可能的抑鬱症生物標誌物,或用以判斷抑鬱症的客觀的生物學測量指標。

耳屎要怎麼掏呢

從理論上講,人是不用掏耳朵的,因爲外耳道內耵聹可借咀嚼、張口等下頜運動以薄片形式自行排出。但有些人耳朵瘙癢,忍不住去掏,這時安全可靠的方法是選用粗細合適的棉籤,適當的蘸上一些酒精、硼酸等藥物,輕輕插入外耳道,在外耳道內瘙癢處輕輕轉動即可。

這些情況需要請專業人士掏耳朵:

耳屎生成速度快,特別是俗稱“油耳”的人;耳屎呈球形,質地較硬,或者嵌頓在外耳道內;給嬰幼兒掏耳朵;昆蟲、球形物等各種異物進入耳內;自己掏耳朵後出現耳朵疼痛、出血、聽力受到影響、耳朵異常瘙癢等。

最後,切記不要用手指甲、髮卡、挖耳勺甚至牙籤掏耳朵,更不要過於頻繁的掏耳朵。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