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购物狂欢节终于拉下帷幕,除了特价商品秒不到,常规商品不便宜、好容易秒到了又被商家砍单的吐槽之外,还有今年的总销售额依然是再次刷新,到了4982亿元,22.5亿笔物流订单。回顾天猫购物节走过的十几年,我们发现,这个数字的巨量增长。而增长背后,是商家们赔本儿赚吆喝,管不住手的网友为了凑优惠,买了一堆用不着的东西的吐槽。真真是一家欢乐多家愁,而这一家,就是双11的始作俑者——阿里巴巴。

从2009年的5200万,到2010年的9.36亿元,1年的时间,成交额翻了接近20倍,与当时的互联网的普及有很大关系。

2011年,成交额飙升到33.6亿,此后,便每年都有几何倍数的增长。

2012年,淘宝商城改名天猫,成交额首次破亿,达到191亿元,电商老大的地位进一步坐实。

2013年,362亿;

2014年,571亿;

2015年,912亿;

2016年,1207亿;

2017年,1682亿;

2018年,2135亿;

2019年,3969亿;

2020年,4982亿

数字变更的背后,是中国电子商务的成长史,也是互联网到移动互联网时代的见证,我想,能与之相提并论去看的,并不是人们收入的增加,或者是物价的增长,而是阿里估值的增长。

2009年,68亿;

2010年,16亿美元;

2011年,32亿美元;

2012年,400亿美元

2013年,980亿美元;

2014年,1680亿美元;

2015年,1600亿美元;

2016年,2100亿美元;

2017年,2500亿美元;

2018年,5350亿美元;

2019年,6000亿美元;

截止2020年11月11日,7187亿美元。

11年,阿里巴巴市值翻了数万倍,数字背后,是无数被电商冲击的实体商家不断被迫倒闭转产,是无数微利生存的电商商家选择逃离天猫,选择新生的电商平台。所有的天文数字背后,是提前释放了需求的透支狂欢,是看不到未来的商户的末日悲歌,是无数小商家饮鸩止渴般的被迫参与,可以说,整个双11,全宇宙只有一个赢家,那就是阿里巴巴。

一家欢乐多家愁的背后,再加上蚂蚁集团的上市叫停,阿里巴巴是不是代表着未来,亦或是一个电商疯狂发展时代的缩影,总有一天会被时代所淘汰?一切只有交给时间。

你举得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