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網友留言稱,自己交了20多年的社保,退休後每月養老金只有不到200塊錢,感覺自己這些年都白交了。

其實,這種情況是有可能發生的,原因應該是參保人蔘加的是居民社保,繳費檔次比較低,並且當地基礎養老金也比較低。

我國有城鎮職工社保和城鄉居民社保兩大種類,無論參加哪種社保,都包括養老保險,繳納滿15年並且達到法定退休年齡退休後,參保人就可以領取養老金了。但是,由於兩者繳費水平相差很多,參加居民社保,退休後領取的養老金也會低很多。

居民養老金的繳費標準

對於居民養老保險的繳費檔次,國家設置了每年100元、200元、300元、400元、500元、600元、700元、800元、900元、1000元、1500元、2000元12個檔次。各地可根據實際情況增設繳費檔次。

若參保人一直都是最低檔次參保的,其社保賬戶上的資金也會很低,到了養老金領取時候金額自然超級低了。

居民養老金是如何計算的?

月養老金=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

個人賬戶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總額/139。

其中基礎養老金是由政府根據國家規定以及當地的經濟發展、物價變動等情況進行調整的,目前我國基礎養老金最低標準爲93元。這個最低標準並不是全國統一的,各個地區的經濟水平不同,基礎養老金也有所不同,目前我國基礎養老金最高的地區爲上海,基礎養老金達930元。

職工、居民養老金能差多少?

舉個例子:福州地區假設A和B兩人分別都是按最低的標準繳納滿15年,到達60週歲時(全口徑平均工資爲5389.25元):

A職工養老=【5389.25×(1+0.6)÷2×15×1%】+【(5389.25×60%×8%×12個月×15年)÷139個月】≈ 981.7元/月;

B居民養老=170元/月+【(100元×15年)÷139個月】≈ 181元/月。

也就是說,兩者的養老金水平差了800元左右。

如果以最低標準繳納居民養老保險25年:

B居民養老=170元/月+【(100元×25年)÷139個月】≈ 188元/月。

也就是說,即使多繳納10年,在基礎養老金不變的情況下,每月養老金也就多出7元。

需要注意的是,每年的養老金調整上,職工養老的調整幅度遠高於居民養老。

2005年,根據國家《關於完善城鎮職工養老保險制度的決定》,明確國家要統一建立養老金正常調整機制。根據職工工資和物價變動等情況,國務院適時調整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水平。2005年到2015年,企業退休人員平均養老金增加幅度爲10%;2016~2020年增長幅度分別是6.5%、5.5%、5%、5%和5%。而城鄉居民養老保險的待遇,並不是每年一調整,而且增長速度較爲緩慢。

所以說,爲了保障退休後的生活,有條件的朋友們,尤其是靈活就業人員,還是儘量參加職工社保比較划算;如果條件有限,只能參加居民社保,也儘量提高繳費檔次。

綜自度小滿金融(有錢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