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向低調踏實的常熟銀行,還是爆了個大雷。

10月28日晚,一張“羣體性肺結節事件”截圖刷屏。據媒體援引申訴材料顯示,上百員工患病。

一石激起千層浪。

10月29日,常熟銀行表示,涉事地點金融科技總部投用前,辦公環境經第三方兩次檢測均合格,將進行第三次檢測。同時,當地政府也表示已組織蘇常兩級專家對相關員工逐一檢查。

10月30日,常熟銀行股價報7.33元/股,全天跌幅9.84%,與剛上市的廈門銀行一起“領跌”A股銀行板。截至11月10日收盤,常熟銀行股價6.96元/股,仍在低位盤整。

01

績紅價不紅 價值如何自證?

LAOCAI

顯然,突發事件對市場情緒影響不小。

真相如何,等待時間作答。但不管結果如何,員工企業都已有雙輸遺憾。除卻震驚,還有質疑——身爲上市企業,常熟銀行爲何把喬遷喜事整的不討喜?

穿過風眼,是其金融科技戰略轉型的一盤大棋。

公開信息顯示,江蘇常熟農村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常熟銀行),爲全國首批組建的股份制農村金融機構,2016年9月登陸上交所。作爲區域性農商行,常熟銀行紮根當地經濟,在支農支小上可圈可點,近年更在金融科技領域大力佈局。

2019年報顯示,公司推進改革創新,強化金融科技引領支撐。報告期內,信息科技投入2.2億元,同比增長65.41%,佔當年營收的3.41%,同比提高1.13%;;完成科技研發項目131個,同比增長24.04%。

數字化、智能化大潮下,常熟銀行上述順勢轉型值得肯定。當然,要想快速形成標杆效應,除了前沿科技創意孵化,打造集羣化、高效率辦公環境也勢在必行。這也是建設上文金融科技總部的初衷。

2018年6月19日,常熟銀行審議了《關於金融科技總部辦公用房裝飾費用預算的議案》。2019年7月,常熟銀行金融科技總部入駐蘇州2.5產業園,辦公區域10000平米。

效率之高,不用累言。時不我待的精神,也值肯定。

然最終,標杆效應尚未顯現,搬遷“副作用”卻迎面襲來。不免疑問,假如能節奏慢一些,把基礎工作做紮實,還會有這樣的麻煩事嗎?

不過細思量,這種時不我待也或有不少無奈與急迫。

《2020年中小銀行金融科技發展研究報告》指出,農商行規模普遍較小,抗風險能力差,自主創新能力弱,盈利模式單一,人員素質不高,在金融科技發展的大趨勢下,面臨着更大壓力。

常熟銀行也不例外。儘管英國銀行家雜誌最新排名顯示,其已入選全球銀行品牌價值和全球千強銀行雙500強。但業績與市值的長期不匹配還是讓一些股民不乏微詞。

2019年,常熟銀行營收增速11.65%,位居36家上市銀行第7位,算得第一陣營;淨利潤增速更高達20.14%,僅次於寧波銀行高居A股銀行板塊第二,且此增勢從2017年開始就已延續三年,上市答卷可謂亮眼。

尷尬的是,資本表現並不買單。2016年12月31日其股價9.63元,2017年底爲6.54元,2018年底爲5.76元,2019年底爲8.91元。換言之,三年時間其股價陷入停滯,甚至還小度下行。

2020年3月有投資者在互動e平臺提問:根據公司相關報導,公司業績增長兩位數,在整個銀行股中排在前面,不良貸款率又比較低,不到三個月爲何股價卻持續下跌達26%,跌幅比其他銀行大,是否存在什麼未披露問題,公司有做市值管理嗎?

語氣雖委婉,但也一針見血。揹負衆多期許壓力,面對績紅價不紅的尷尬,迫切轉型證明自身價值,在情理中。而急中生亂,也就有了邏輯基礎。

行業分析師於盛梅表示,實際上,銀行股高增長、高收益、低估值是行業常態。常熟銀行的發展階段類似“蘑菇效應”,如打破價值瓶頸,根本上需要經過打磨品控、風控力,夯實資產質量。只要熬過這個內力深耕的暗黑期,蘑菇收穫的價值週期自會到來。

02

成長黑馬失色

LAOCAI

遺憾的是,從此次事件看,常熟銀行沒有穩住節奏,以至陷入了內控力質疑中。

利空跡象,不止於此。

也是在10月28日,常熟銀行如期發佈三季報: 營收49.87億元,同比增長4.17%;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13.95億元,同比增長1.76%;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非淨利潤爲13.98億元,同比增長1.80%。實現基本每股收益0.51元/股,同比下降5.16%。

雖然營利雙增,但往期的傲人增速已不再了。

對比數據,一目瞭然。Wind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9月末、2018年9月末、2019年9月末、2020年9月末,常熟銀行的營業總收入同比增長率分別爲11.4%、18.3%、11.9%、4.2%,歸母淨利潤同比增長率分別爲15.29%、25.32%、22.39%、1.76%。

此外,營業利潤增速-2.30%也很刺眼,這也是上市以來首次負增。

再看收入結構,利息淨收入44.28億元,同比增長6.42%,佔營收比重的88.79%;實現手續費及佣金淨收入2.25億元,同比下降20.77%,佔營業收入比重4.51%。常熟銀行表示,結算業務手續費及佣金支出增加導致手續費及佣金淨收入出現大幅下滑。

資本充足率方面,截至2020年9月30日,常熟銀行的資本充足率爲13.88%,一級資本充足率爲11.44%,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爲11.38%。較2019年末下降1.22、1.05、1.06個百分點,終止了近三年的上升趨勢。

資產質量方面,2020年上半年,常熟銀行不良貸款金額12.05億元,較2019年末增長14.06%,逾期貸款16.35億元,較2019年末上升19.28%;逾期90天以上貸款爲9.73億元,較2019年末增長49.21%。

值得注意的是,常熟銀行撥備覆蓋率一直保持較高水平,且逐年上升。從2017年至2019年及2020年前三季度,分別爲325.93%、445.02%、481.28%、490.02%,最新數據幾乎是監管紅線150%的三倍。

顯然,這不是一份滿意的成績單。曾經的成長黑馬失去往日成色,除了疫情大環境影響,自身實力底色是否也需反思?

03

異地營收佔比近6成

規模擴張利弊冷思

LAOCAI

比如其擴張動作。

伴隨中小銀行深化改革和資本補充的推進,一些優質城商行農商行加快了規模化擴張速度,異地開分行與戰略入股村鎮銀行成爲重要路徑。常熟銀行表現較爲突出,截至2019年末,常熟銀行直接控股興福村鎮銀行,興福村鎮銀行控股30家村鎮銀行。

上述動作爲常熟銀行的業績高增助力不小。2019年度,常熟銀行在常熟以外的其他地區(包括江蘇省外)的營收、營業利潤合計分別達到34.59億元、13.18億元,同比增長18.3%、19.5%,佔當期營收和營業利潤的比例也分別提升至53.66%、57.88%。異地營收佔比近六成。

成績光鮮,但也並非沒有問題。

2020年6月3日,常熟銀行公告稱,擬出資10.5億元認購江蘇鎮江農村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非公開發行股份5億股。

然三位來自大股東交通銀行的董事投了反對票。理由是“根據目前項目標的的經營情況、資產質量、定價估值等情況,需要對項目情況進行更進一步分析。”

並非妄言,標的鎮江農商行的業績並不優良,今年一季度,鎮江農商行營收1.35億元,淨利潤4824萬元。2019年營收6.39億元,同比上年6.99億元下降8.58%;淨利潤1.17億元,下降10.69%。

據國盛證券測算,常熟銀行對鎮江農商行的預估淨資產爲18億元,低於其報表淨資產24.20億元(截至2020年一季度末),經國盛估算,鎮江農商行所有未暴露的潛在不良在12億元左右,佔總貸款10%。

標的成色待考量,常熟銀行卻依然開出高價碼,基於控制權進行溢價17%的認購,認購價對應的PB(市淨率)約1.15倍。

從積極意義看,安信證券銀行業分析師張宇認爲,此次常熟銀行入股鎮江農商行有助於小微業務進行異地擴張,但當前監管層並不鼓勵農商行新開設異地分支機構,通過投資入股其他農商行的方式,可作爲常熟銀行異地擴張新的嘗試與探索。

常熟銀行更直言,通過投資入股,開展全方位、深層次合作,發揮協同效應,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服務小微客戶。

願景美好,也要警惕衍生風險。擴張版圖、豐富資產緯度本身是積極作爲,但如能否把好事做好纔是關鍵,畢竟已有上文的員工患病事件。

可以說,規模擴張也是如烹小鮮、甚至如履薄冰的大事,極度考驗決策者的眼光、經驗及企業綜合實力匹配。資源整合、戰略協同、風控品控、人才培養等都是系統工程,如實力不佳,很可能金瓜變大雷。

並非誇大。

梳理今年以來罰單,常熟銀行共有三張。9月17日,因理財產品投資於非標準化債權類資產未比照自營貸款管理、向非機構投資者銷售結構性存款未進行“雙錄”,常熟銀行被罰50萬元;而另外兩張均來自泰州分行。

罰單信息顯示,常熟銀行泰州分行違規與“票據中介”開展票據交易,貸款資金被挪作他用,罰款45萬元;因貸款資金被挪作他用負管理責任,罰款5萬元。公開消息顯示,2016年11月29日,泰州分行獲得開業批覆。

追溯到2018年1月,因跨區放貸增加不良風險,淮安清河興福村鎮銀行被罰50萬。其2016年1月26日由常熟銀行主發起成立。

另據企查查顯示,常熟銀行投資的江蘇寶應農村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有198條因借款合同糾紛案由、160條因借款合同糾紛案由起訴他人或公司的信息,投資的武漢農村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有196條信用卡糾紛案由、190條因民事案件執行案由起訴他人或公司的信息等。

表面歲月靜好,實則不乏暗流。如何規模化與質量化並舉,值得思考。

04

價值馬拉松 久久爲功

LAOCAI

該如何做呢?

“作爲一家農商行,更加要有清晰的定位。我們不能跟大銀行去比,也不能跟全國性的股份制商業銀行比,我們要比只能比什麼?比特色、比下沉,比誰能夠服務更多的客戶。”

常熟銀行董事長宋建明這樣形容“下沉”攻略。

不可否認,常熟銀行經過不斷深耕、進取,跑通了屬於自己的發展路徑,從昔日農信社蛻變成上市銀行企業。一路“下沉”,頗爲不易。

從定位看,常熟銀行聚焦“三農兩小”,走差異化道路、深耕普惠金融。通過金融科技創新,以服務下沉推動零售銀行轉型。改革步伐符合發展大勢。也基於此,稱其農商行的“明日之星”不是過譽。

但能否最終成爲,還有不少的路要走。

梳理上述種種,具體細節實操及節奏存在隱患漏洞。價值自證是一場馬拉松,過猶不及,心急喫不到熱豆腐。尤其是在防風險、優質量的監管大勢下,大而不穩,也是另一種劣幣效應。日拱一卒,也是另一種高效高速。

如何消逝不確定性,找好發展平衡點,這是常熟銀行價值自證、自強的關鍵。

回到上文的肺結節事件,早在今年8月就有相關舉報發酵,如果彼時能及時妥善解決,是否員工企業都能少些損失呢?

一屋不掃,何掃天下。企業內部管理不通暢,價值基礎又怎麼穩優。

同花順數據顯示,2020第二季度的持股常熟銀行的機構有313家。而第三季度,機構持股減少260家,僅剩53家,機構持股數量也減少了2.11億股。

內外都是煩心事。不過,越是危機處越是機遇時。

重溫價值基礎、重溫久久爲功,價值之星的期許或就在轉角。

本文爲銠財原創

如需轉載請留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