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後,社保繳納期限非整數年,這是一種比較常見的現象!此時,養老金計算以及後續調整過程當中,參考“已繳費年限”的標準是不一樣的!

我們姑且拿36年9個月的工齡(實際繳費年限)來簡單說明一下!

首先,養老金計算以“月”爲單位,交一個月算一個月

我們通常說,養老金需累計繳滿15年,這樣說並沒有錯,但更準確一點的表述應該是:養老金累計繳費超過180個月(摺合15年),退休後纔可享受退休養老待遇!

換句話來說,養老金的計算單位,是“月”,而非“年”!

這一點,我們從個人養老保險繳費記錄中就可以看出一二!我們通過登錄當地社保網站,查詢出小A個人養老保險累計繳費爲:59。這裏指的是59個月(4年11個月),而非59年。

因此,退休之後,計算個人養老金標準是,也是按“月”來計算的。比如,36年9個月的繳費期限,會折算成“36.75年”代入公式來計算養老金的。

其次,養老金調整時以“年”爲單位,不足一年按一年計算

要知道,截止到2020年,國內養老金已實現16連漲,幅度最低爲5%。而每年養老金調整的原則和方式,基本是一致的!

1、定額調整,側重於公平原則,每人每月調整幅度一樣,與繳費年限多少無關。

2、掛鉤調整:

多繳多得。與上一年度養老金水平相掛鉤,這與繳費年限也是沒有直接關聯的。長繳多得,與繳費年限相掛鉤,繳費年限越多,這一部分上調的金額也越多!比如,江蘇地區,繳費年限15年以下,每年增長2元,最低30元;繳費15年~25年,每多一年增加3元;25年以上,每多繳一年,增加5元。此時,對於你這種情況,繳費36年9個月,是會湊整按37年來計算上調金額的,2020年這一塊可上調120元的養老金。

總之一句話,退休時計算養老金,按月計算,有一個月算一個月;而退休後每年上調養老金時,按“年”調整,補足一年按一年計算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