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網商記者 貢曉麗)今年天貓雙11,不少人的購物車裏裝進了真車。

11月1日至11月11日凌晨1點,在天貓上看車的人數超過1300萬,其中33萬人在線訂購新車。

圖片截自“天貓購車”

許多人是衝着“百億補貼”去的,比如買輛帕薩特,天貓上付完訂金後可抵13000元。然後去線下4S店談至底價,疊加使用補貼紅包,相當於折上折。

這一現象的背後,是越來越多的傳統車企正在重塑銷售服務體系,而網購和直銷,正在成爲新的銷售途徑。

傳統車企嘗試線上直銷

線上買車、線下交付,傳統車企其實早就在嘗試了。

2015年,英國寶馬推出BMW Retail Online,讓消費者隨時隨地網購新車。

通過這項服務,車主可以在線配置新車,預約試駕,選擇貸款或其他支付方式。

2016年4月,英國146家寶馬零售商全部能夠提供網絡購車服務。

同樣採用網購加直銷模式的還有奔馳。

奔馳官網對如何網購奔馳汽車的介紹

奔馳已在南非和瑞典採用了直銷模式,未來還將在奧地利等國家推廣。

到2025年,奔馳預計將25%的乘用車通過網絡渠道銷售,並已投資數十億歐元來簡化購物體驗,建設新的數字經銷商。

吉利旗下的領克,創建之初就是傳統車企嘗試網絡直銷賣車的典型案例。

領克線下的體驗店叫做領克空間,取消了傳統經銷商的玻璃圍牆,打造了一種開放交互式的社交環境。

領客空間內展示的車輛

領克空間、領克中心與領克商城,構建起“三位一體”的線上+線下的渠道模式。

透明的訂單系統,讓消費者可以看見車輛製造、下線、運輸的全過程,也可以讓車主自主安排時間去店面分批辦理繁瑣的交車程序,提升購車體驗。

年輕人懶得去線下買車

自1980年代以來,汽車行業普遍採用“汽車廠商+經銷商”的分銷模式,始終沒有太大改變。

不可否認,這種模式有利於廠商規避風險。

以一個百萬輛級的車企爲例,如果要從製造上游覆蓋到銷售終端,需要龐大的資本投放量。

而經銷商就相當於一個個小型蓄水池,分流了廠家流水線下來的車輛,減少了積壓和資金的風險。

在這種銷售模式下,消費者買車,從獲取優惠信息、預約試駕、安排貸款到上牌上路,全是和經銷商的4S店發生聯繫,購買體驗,完全取決於經銷商的服務質量。

遺憾的是,良莠不齊的經銷商,導致世界各國的買車體驗都很糟糕,其中最大的槽點無非三個字——不透明。

產品不透明,價格不透明,服務更不透明。

因此在中國,說到4S店的服務,人們常說“付款之前是大爺,付款之後是孫子”。

美國人的感受同樣如此。

2016年,美國哈里斯民意調查發現,有87%的美國人不喜歡在經銷店買車,61%的人覺得自己被經銷商忽悠了,52%的購車者在經銷店感到焦慮不安。

千禧一代更不喜歡去經銷店,有56%的年輕人表示,他們寧肯將時間花在平時懶得做的事情上,比如打掃房間,也不願與汽車經銷商面對面談判。

此外,千禧一代已成爲最大的潛在購車人羣。在社交媒體和智能手機上成長起來的一代,消費行爲更加依賴網絡。隨着時間推移和人口結構變化,千禧一代消費習慣的變化,也爲傳統車企帶來了不小的挑戰。

新造車企業“去經銷商化”

正因如此,汽車行業的後起之秀,已經完全拋棄了傳統4S店模式。

特別是以特斯拉、蔚來爲代表的新型電動車企,大多采取APP+直營店的模式,直接爲用戶提供服務,弱化了對傳統經銷商的依賴。

比如電動汽車行業的頭牌企業特斯拉,從2012年交付新車開始,就始終沒用過傳統銷售方式,大部分消費者都是通過網上研究併購買汽車。

在今年第三季度,特斯拉交付了14萬輛新車。特斯拉目前66%的在線銷售,消費者是在網上全額付款,還有34%的在線銷售,是通過在線預訂實現。

而在李斌眼中,蔚來是一家“用戶企業”,汽車只是作爲蔚來生態體系的一個“入口”。

因此,蔚來主要也是靠APP在線銷售,線下的蔚來中心NIO House,除了傳統看車、試駕環節,還承擔着共享空間、讀書室、咖啡館等用戶運營功能。

今年10月,蔚來交車超過5000輛,市值超過寶馬和本田。

疫情永久改變汽車銷售方式

除了新勢力的挑戰,疫情也迫使傳統車企將更多銷售轉向線上。

在德國,今年4月至6月期間,奔馳銷售網站的日訪問量增加了70%。

日產也在今年上半年增加了更多的數字客戶。

日產官網對一款電動車的介紹

在中國、歐洲和北美,通過日產網站銷售的汽車數量,已佔到總銷量的11%,而在去年上半年,這一比例尚未超過5%。

一位日產高管說:“新冠時代消費者形成新的購買行爲,我認爲這種購買行爲會持續下去併成爲永久性行爲。疫情改變了我們的工作方式和溝通方式,購買汽車的方式也改變了。”

作爲全球最大的汽車製造商,大衆在進行電氣化轉型的同時,也在全力推動線上銷售。

大衆ID.3

大衆旗下的電動汽車ID.3,於9月以來開始向客戶交付,經銷商不能隨意變動價格,無論是線下還是線上,ID.3都以統一的價格銷售。

大衆汽車表示,目前德國所有的大衆汽車經銷商已同意擔任新的“代理商”角色。

銷售“代理”是指,客戶可以從線上或線下直接向大衆汽車下單,隨後指定一個經銷商進行接下來的服務。

代理人的角色,不再是銷售汽車,而是組織試駕、處理交易並確保車輛交付。

大衆ID.4

將於年底上市的一汽-大衆ID.4,也將採用直銷模式進行銷售,消費者先在網上下單訂車,然後到4S店進行車輛交付。

網購汽車最擔心價格保障

大衆的嘗試,是在爲經銷商打造新的角色,而不是像特斯拉一樣完全去經銷商化。

事實上,完全去經銷商化的直銷方式,眼下也存在一定爭議。

圖源:特斯拉官網

比如特斯拉的頻繁降價和蔚來的“服務”退坡,就屢屢遭到消費者質疑。尤其隨着特斯拉銷量持續走高,用戶數量增多,如何講好用戶運營的故事,似乎成爲一個新的問題。

無論如何,汽車銷售都在更多地轉移到線上。

全球企業增長諮詢公司沙利文的一項新研究估計,2019年全球在線銷售了近82.5萬輛新車。

到2025年,預計將有600萬輛汽車通過網絡平臺銷售,在線汽車銷量預計將佔全球汽車銷量的5%。

汽車在線銷售正在世界各地推進。

曾經的顛覆者特斯拉仍是歐洲和北美的領導者,雷諾在南美領先,現代則剛剛在印度啓動了在線預訂。

在中國,天貓等電子商務平臺也在持續推動汽車在線銷售。

圖片截自天貓購車頁面

目前來說,消費者對網購汽車的顧慮主要集中在兩點,是否能夠得到合適的價格和充分的保障。

回想一下,十年前大家在網購電腦、手機、相機等昂貴電子用品時,主要也是顧慮這兩點,但隨着網購越來越成熟,體系越來越完善,現在購買電子用品已經完全不是問題。

參考資料:

store.frost:Global Vehicle OEMs’ New Online Retail Strategies, Forecast to 2025

forbes:10 Brands Are Now Selling Cars Online

autocar:Buying a car online: is this the end of the car dealer?

econsultancy:With Peugeot now selling cars online, how is retail influencing automotive?

網易:雙十一,上汽大衆最後的倔強

新浪科技:新冠之後汽車轉向網購?日產已經在做準備了

侃聊車吧:造車新勢力爲何不拓展授權渠道進行賣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