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福林媽咪

現在的家長最有共鳴的,恐怕就在老師給孩子佈置作業這件事上。

“到底是佈置給孩子的,還是佈置給我的?!”

“天天這作業要批改,那作業要監督,我小時候也沒這麼麻煩我爹媽啊!”

是呀,現在的小學生作業真是一座大山吶,有時候監督寫作業的家長比寫作業的當事人壓力還大。

之前一位家長吐槽“我就退出家長羣怎麼了”,這個視頻火了,我第一時間分享了自己的見解,衆多家長表示贊同,之後很多同行開始翻寫(嘿嘿,這點我還是挺自豪的,話題選擇走在了行業前端)。

主要是因爲我家裏也有一個小學生,今年9月份剛入學的,入學第一天我們家長就被班主任拉了個家長羣,別看我纔剛進入小學家長羣倆月多點,但是對家校溝通已經頗有感觸了。

孩子的問題 ,不管好事兒壞事兒都直接在羣裏點名家長,不直接跟孩子說,家長成了老師和孩子之間的傳話筒,同時還要身兼課後輔導老師的職位。

相信家長們經常看到班裏的同學家長因爲孩子某些事情沒有做好被老師在羣裏點名,比如XXX作業有錯題、XXX作業不認真等等。

之前有一位家長在羣裏和老師硬剛,因爲他的孩子忘帶課本了,老師在羣裏罵家長,家長反問道:“他已經小學5年級了,他應該承擔自己的事情,他忘帶了你不應該罵他嗎?爲什麼罵我?”

有人說家長不負責,但其實孩子做錯了的事就應該孩子自己承擔責任,不帶課本要挨老師的罵,應該是孩子挨,而不是家長挨。

家長髮火也有道理。

老師傳達給家長,可能是希望家長多多關注自己的娃,但有時候過猶不及。

家長看到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老師也找來,明明老師處理會更好,卻總是需要家長出面,家長也很火大。

碰上“要面子”的家長,回去就給娃熊一頓。

這樣的教育方式真的有問題,不光是家長的態度有問題,學校不直接教育學生反而從家長這裏入手也有問題。

但是現在大環境是這樣的,很多老師這樣做,家長們也要尋求一種方式來好好填補這個教育上的漏洞纔是。

好老師是有的,但不合格不稱職的老師也是有的,每個家長不能保證自己的娃就那麼幸運地遇到真正能夠“傳道、授業、解惑”負責的老師,有些老師甚至會不斷打擊孩子,讓孩子在學校身心俱疲。

之所以會這樣說,是因爲我之前的文章評論區裏收到了一條這樣的評論

現在的孩子們學業壓力很大,老師無法顧及所有孩子的問題,家長又不重視的話,孩子勢必會出現心理問題,所以,我學會了一套“傳話”方式,用來傳達老師給孩子的指令,讓孩子配合度更高。

如何成爲一個自帶翻譯的家長牌“傳話筒”?

我覺得直接分享一下最近發生的幾件事情,大家就會明白其中的意義。

●日常瑣事

老師跟我私聊,說福林的作業本封皮爛了,上面都是摺痕,讓我注意一下。

其實福林的書包從他上幼兒園之前,我就教他整理了,入園後幾乎都是他自己整理的。

於是那天我把福林接回家之後,看他掏出書本,而作業本上的摺痕像是被什麼壓的,於是跟他說:

“老師說你會自己整理書包,說你很棒,但是如果你收拾的時候能把書本都放整齊,會更好。”

然後福林說:“好的媽媽,我知道了!”

結果當天晚上寫完作業,他整理的特別整齊,作業本還專門把皮兒鋪平了,頭朝下再放進書包裏。

●流水賬“口述日記”

因爲一年級他們一年級的小朋友,還正在學拼音,所以老師就要求孩子週六日的時候,每天一篇口述日記,父母幫忙記錄,週一的時候孩子交給老師。

(有的家長覺得雞肋,其實我覺得這個過程中,孩子在說,你在寫,你寫的時候他看着,還能幫助他們學習寫字認字)

“今天終於上輪滑課了,本來很開心,可到了之後發現琦琦沒來,一個人上課好無聊啊,都沒人陪我玩兒。”

結果週二老師把日記本發給孩子,福林拿回來讓我看。

老師寫的批語是:上輪滑課的意義是什麼?好朋友沒來是孤單,但是上課的意義不應該是爲了學輪滑嗎?好好聽見纔是呀。

福林問我老師寫了什麼。

我想了一下回答道:

老師說感覺輪滑很有意思,她很好奇你都學了什麼。

然後兒子說明天告訴老師,我說你到週六的時候,再分享吧,先把作業認真完成,到時候媽媽幫你記錄。

兒子很興奮說好的,接着就蹦蹦跳跳地去寫作業了。

照這樣的思路,相信家長們應該知道怎麼做了吧?

我高中同學的兒子跟福林一個學校,人家已經三年級了。

前幾天跟我截圖,說她問班主任他兒子表現怎麼樣,老師說他兒子很聰明,小腦袋瓜轉的特別快,但就是有點懶,總是會動歪腦筋,想辦法省事兒。但是學習這件事必須勤奮,沒有捷徑。

她說她不知道該怎麼說孩子,孩子學習成績一直就是中等,始終爬不上去。

我說道:“你就傳達老師的意思嘛,就跟孩子說,老師說他和其他孩子一樣聰明,不過付出的努力不夠,還要再更努力一些。”

其實對於孩子來講,真不是越打擊越有幹勁兒,而是應該鼓勵,老師的話有時候很直白,一些話也不方便直接 跟孩子說,所以選擇跟家長說,那麼家長就要把這些直白的話轉化成鼓勵的話說給孩子聽。

越鼓勵,越有動力。

延續思路:

如果你的孩子被老師報告說作業總有錯題,學習態度不端正。

譯:老師跟我說你作業有很多錯題呀,你有沒有想想是什麼原因呢?

家長態度要隨和,跟聊天一樣,而不是大聲訓斥:“你最近怎麼回事兒?老師總跟我說你做錯題,能不能讓我省點心?!”

翻譯的效果,會讓孩子仔細分析原因,孩子說出原因後,你可以再問孩子應該怎麼做,然後你幫孩子改正。

而後者的訓斥,則是一種發泄,把孩子都訓懵圈了,寫作業變得更恐怖了。

要想做一個優秀的“傳話筒”,家長首先不能覺得羞恥。

老師在羣裏點名,會讓你覺得很羞愧,因爲你會覺得大家認爲你無能,所以你有氣。

你上學的時候都從來沒有 被老師批評過,自從孩子上了小學,怎麼孩子總找事兒?

這樣的感覺只會讓你更生氣,不能好好跟孩子交流。

其次家長不能太焦慮。

有些老師會刻意給家長制造焦慮:你孩子再這樣下去,能不能上個好初中都是問題,更別說高中和大學了。

你孩子連基礎知識都學不好,後面很容易跟不上!

家長聽了越來越焦慮,雖然老師的話是爲了讓你引起重視,但你的焦慮過度,會影響到孩子,畢竟焦慮根本沒用,幫孩子做好當下才是關鍵,即使他現在很慢,但只要你幫他開始轉變,耐心一些,他總有開竅的時候。

本來教育孩子就不光是學校的任務,家長也需要打好配合,家校合作才能共贏。

道理相信大家都懂,可現在的家校關係有多緊張,大家也都清楚。

福林媽認爲這是責任劃分出現了問題。

老師應該負責傳道授業解惑,而不是隻負責教學,其他什麼都不管;家長負責引導孩子培養出良好的學習習慣,同時要對孩子進行一些心理疏導,而不是給孩子批改作業,做一個課後輔導老師,因爲這樣就亂套了,各司其職才能合作共贏。

另外,家長要格外關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孩子成長也有煩惱,在你眼裏可能不算事兒,但很可能是孩子一時間邁不過去的坎兒。

這時候,家長的理解和幫助,才能幫孩子,纔是給孩子最佳的生長營養劑,就像你給孩子傳達老師的話一樣,這也是幫孩子過濾信息,給孩子最有用的信息,因爲只有你知道,話要如何說,你孩子接受度才更高!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