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黑五”前夜亞馬遜牽手百度難掩流量焦慮

來源:北京商報

老牌跨境電商與老牌搜索引擎走到了一起。“黑色星期五”大促即將到來前的11月13日,亞馬遜海外購宣佈與百度智能小程序合作上線“亞馬遜海外購”智能小程序,這顯現出亞馬遜海外購與百度對彼此流量的迫切渴求。小程序能否幫助兩者在電商市場中挽回局面,或是分出一杯羹,還充滿着諸多不確定性。

一場流量握手

這是亞馬遜海外購在微信小程序後第二次開通小程序渠道了。11月13日,北京商報記者搜索發現,當用戶在手機端百度網頁和百度App搜索“亞馬遜海外購”後,其智能小程序將會顯現在頁面置頂位置。將其與微信小程序頁面進行對比,無論是品類佈局,還是頁面設計,均保持了一致。不過,在頁面底部導航一欄中,微信小程序多出了一個種草模塊。

對於此次合作的意圖,亞馬遜中國副總裁李巖川向北京商報記者解釋到,百度擁有強大的搜索流量,覆蓋的用戶大而全,平臺希望能借此讓中國更多消費者知曉亞馬遜海外購,因此外部的合作必不可少。和微信注重社交轉化相比,百度能方便用戶搜索商家和產品,消費觸點更廣泛。不僅如此,從百度智能小程序進入的用戶,對亞馬遜的品牌認知更高。

而百度智能小程序生態業務總監林小琳向北京商報記者回應稱,亞馬遜中國擁有供應鏈、倉儲優勢,而百度有流量、搜索優勢,對於百度而言,這次合作是百度在跨境消費場景方面的嘗試。

據百度2020年二季度財報顯示,智能小程序月活躍用戶數達3.39億,同比增長25%,智能小程序的數量達到去年同期的5倍以上。

頗有意味的是,11月15日,當北京商報記者再次在手機端百度網頁搜索“亞馬遜海外購”時,卻發現已經無法直接進入,需要下載百度App才能進入購物頁面。由此可見,百度在開放搜索流量的同時,也希望能將品牌方、平臺的流量導入自己的App和小程序中形成蓄水池。不過,強制下載應用也將對用戶形成一定的跳轉成本。

難兄難弟

事實上,若是回顧近幾年亞馬遜中國與百度在電商業務方面的發展,兩者頗有“難兄難弟”之感。在去年7月18日,亞馬遜停止了爲亞馬遜中國網站上的第三方賣家提供服務。同時,在中國市場,亞馬遜只保留海外購、亞馬遜全球開店、Kindle和亞馬遜雲計算等業務,其他電商業務已經退出。

百度則在電商領域歷經多次試水和夭折,從C2C商城“有啊”“百度MALL”,導購業務“百度微購”“百度惠”到與騰訊、萬達以50億元成立電商公司“騰百萬”,均草草收場。缺失供應鏈資源,囿於“搜索工具”的使用印象,坐擁龐大流量卻又難以實現聚合和變現效應,使得百度一直在電商門外徘徊。

因此,從2018-2020年,老牌巨頭開始在激烈的行業競爭中轉變思路。以亞馬遜海外購來說,從去年開通微信小程序,與拼多多合作,到今年“黑色星期五”大促中引入直播元素,在微信小程序中上線帶貨推廣功能等,均是爲迎合國內用戶的消費習慣,刺激用戶裂變所做出的嘗試。而百度在2018年上線智能小程序,並在今年完成對有贊3000萬美元的戰略投資,以有讚的技術能力和商家資源來爲百度App的購物業態進行豐富和引流。

“百度以搜索資源和流量扶持亞馬遜海外購,如果這條路能走通,百度的流量最終會變成電商的流量,依靠亞馬遜的供應鏈,更多的國際品牌將在百度的體系中直接形成搜索購買。”電商分析師魯振旺分析認爲。

然而,百度智能小程序能帶來多少商業轉化率,零售電商行業專家、百聯諮詢創始人莊帥頗有懷疑:“百度智能小程序沒有在搜索結果和搜索關鍵字上做緊密關聯,導致自然流量不足,其次是百度本身也沒有培養用戶電商消費的習慣。”

亞馬遜的焦慮

該如何針對百度海量用戶畫像來調整產品、運營、營銷等維度,目前亞馬遜海外購還未有定論。李巖川向北京商報記者解釋到,目前在嘗試和研究中,未來會根據渠道的銷售反饋來調整百度智能小程序品類等佈局策略。

從大環境看,由於國際疫情造成出國購物的限制,使得今年國內的跨境消費迎來大幅上揚。商務大數據監測顯示,今年1-9月,中國跨境電商零售進口額同比增長超過17%。不僅如此,今年無論是外部政策不斷釋放進口消費紅利,鼓勵企業設立海外倉,逐步試探免稅市場開放的可能性,還是電商平臺針對跨境痛點依次補齊物流、正品鑑定等供應鏈短板,在下沉市場佈局實體門店,跨境購物將無可避免與國內消費一樣,在未來逐漸常態化。當平臺間的跨境物流時效、商品質量等不分伯仲,其差異性便會隨之模糊。今年“雙11”期間,據天貓國際數據顯示,進口商品成交額同比增長47.3%。

面對激烈競爭,亞馬遜海外購尋找百度合作,是否是對流量被同行瓜分殆盡的焦慮?李巖川向北京商報記者坦言,沒有電商不會爲流量焦慮,平臺需要注重有效的流量從哪兒來,爲了適應中國的本土化,各個渠道都應該去嘗試,看機會在哪裏,尋找持續性、健康的流量發源地。同時,提升用戶的復購率和黏性也十分重要。

魯振旺表示,當前亞馬遜海外購的體量和阿里京東相比已經較難企及,儘管能獲得百度一定流量的支持,但不意味着僅靠流量就能挽回當前的局面,“平臺的運營體系、供應鏈能力和反應速度等都是決定平臺競爭力的指標,目前亞馬遜海外購還需要補足”。

北京商報記者 趙述評 何倩

相關文章